熟悉西安事变经过的朋友,对于刘鼎这个名字,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毛主席曾多次指出:“西安事变,刘鼎同志是有功的。”

毛主席之所以如此赞誉刘鼎,和他曾任中共驻东北军代表的经历有关。

1936年3月,此时距离西安事变还有很长时间。地下党员董健吾告诉宋庆龄,称张学良想和中共建立联系,需要一位中共人士给自己当顾问,宋庆龄于是就推荐了刘鼎。不久后,周总理派刘鼎到西安担任中共驻东北军代表,对张学良开展统战工作。

为了方便联络,张学良安排刘鼎到金家巷张公馆居住,并为他架设了秘密电台。通过几个月的工作,张学良对红军、共产党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党严密的组织和战斗力、以及周恩来等人的人格魅力都非常钦佩,对比腐朽没落的国民党,他的立场越来越靠近共产党。



那段时间,张学良和刘鼎的关系极为亲密,甚至可以说是对他言听计从。在刘鼎的建议下,张学良组建了王曲军官训练团、抗日同志会、学员队等,希望能在东北军中形成一个崭新的抗日组织,把东北军改造成一支抗日先锋队。

随着事态的发展,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刘鼎于12月凌晨5时,第一时间向中央报告了事变的情况,为中央的决策应对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在张学良身边工作的半年多时间里,刘鼎见证了很多中央和张学良交往的绝密情况,其中有一些情况,至今都没有解密,比如张学良到底是不是共产党员。

尹航在1978年到1981年期间,曾给刘鼎当过秘书,专门负责协助刘鼎整理西安事变回忆录,在私下的场景中,他接触到了很多一般人不知道的秘闻。

据尹航回忆,刘鼎曾亲口对他讲过张学良申请入党的往事,这段回忆极为珍贵。



刘鼎说,那时1936年6月末的一天,张学良突然把他叫到了房间,要和他密谈。张学良说自己最近感到郁闷,因为东北军势单力薄,要想抗日打回东北,蒋介石和国民党靠不住,他必须找一个靠山。接着他向刘鼎提了一个轰动性的建议:他要加入共产党,要公开打红旗,把东北军拉出国军的序列。

刘鼎听后非常震惊,张学良却态度坚决,说自己马上就派飞机把他送回去,让他向重要报告。

很快,刘鼎就被专机送回了延安,那一天正赶上倾盆大雨,大雨之后又是冰雹,刘鼎在这样的天气下来到了安塞,见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并连夜向他们汇报了张学良的请求,整个会议一直开到天亮。

据刘鼎回忆,毛主席的意见是:关于张学良入党的问题,我们考虑接纳;关于东北军打红旗(加入红军序列)的问题,则要慎重为好。以目前的形势来看,东北军还是留在外面更有好处,不仅可以促成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还可以避免和蒋介石激化矛盾。现在要讲策略,有耐心,不能和蒋介石过早闹翻。他希望刘鼎能做好张学良的工作,让他带好东北军,等待时机成熟再作大动作。



刘鼎参加完会议后,立刻就赶回了西安。得知张学良已经去了上海,他又匆匆跑到上海,向他汇报了中央的决定。张学良听后沉默良久,最后感慨地说道:共产党是真的替东北着想,我佩服归党毛先生等人雄才大略。

按照刘鼎的说法,此事之后,张学良便没有继续推进东北军打红旗的工作。至于张学良到底有没有入党,尹航曾问过刘鼎,刘鼎神秘地笑了笑,说道:“这是最高机密,周总理生前对这件事有交待,现在谁也不能讲……”

为什么?因为彼时张学良还在软禁阶段,如果相关的资料流露出去,他必然性命难保。为了他的生命安全,中央严格控制了有关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和共产党关系的史料,将之列为绝密。终其一生,刘鼎都遵照周总理的嘱托,守住了这个秘密,没有开口。

此事在后来又有了一些信息流出,据原统战部部长阎明复先生回忆,2001年张学良病逝后,他曾去看望过原东北军将领、开国上将吕正操,吕正操亲口告诉他:“张汉公是共产党员。”(张汉公是对张学良的尊称,张学良字汉卿。)



主持过东北军史编辑工作的宋黎生前透露,自己曾就这个问题询问过叶剑英元帅,叶剑英元帅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宋黎说,自己已经把和叶帅的谈话记录了下来,装进了保险箱,准备死后由家人交给中央。

不过,也有学者对这两种说法持怀疑意见,比如著名的党史专家杨奎松教授,他认为张学良并未被吸收入党,最多是一个“特殊党员”,从政治标准、思想意识、组织关系、互相地位来说,张学良都不可能成为一个一般意义的党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