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塔什干2月6日电 通讯|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走进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孔子学院

新华社记者李奥

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座联通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独特“文化桥梁”,这便是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孔子学院。新春佳节之际,记者来到学院探访,老师和学生们正在一起写春联……

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孔子学院已走过20余年历程,为两国友谊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学院中方院长郜宏臻说,孔子学院始终坚持以语言教学为基础,以文化传播为使命。学院的课程覆盖了从儿童到成人的多个层次,既包括中文基础学习,也融入了书法、中国舞蹈等充满中国特色的文化课程。

孔子学院的学生伊博多娃今年13岁,中文名字叫琳娜,她从7岁就开始学习中文。起初,课堂上的她有些拘谨,但在老师与家长的耐心鼓励下,她渐渐开始主动表达,还积极参加诗歌朗诵、书法比赛等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琳娜越来越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我对中国的习俗和传统非常着迷,中国新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节日。今年是蛇年,这是代表幸运、智慧和知识的年份。”如今,她还萌生了赴华留学的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去中国看看,用自己的努力和热情,实现更多梦想”。

中文教师王莉园2023年来到学院,开启在当地的教学工作。从初到时的陌生,到逐渐融入学生的日常,她用课堂传播中国文化,用热情搭建起中乌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深深体会到当地学生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她说:“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更是点燃梦想。”

另一位教师朱祝新通过设计丰富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她的儿童班课堂上充满游戏和互动,而成人班则注重培养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除了课堂教学,朱祝新还致力于推广茶文化。她将课堂中传统的展示与讲解转变为互动式体验,带领学生泡茶、品茶,用实践让更多当地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她说:“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交流。我希望学生不仅能学到语言,还能用语言感受文化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中国文化。”

霍贾耶娃是孔子学院一名成人中文学习者。她说,自己遇到的多位优秀中文教师激发了她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爱。每位老师都以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和真诚关怀,帮助她在中文学习道路上不断进步。尽管每天工作繁忙,她始终坚持上课,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保持着对中文学习的高度热忱。霍贾耶娃表示,在孔子学院的学习不仅让她感受到汉字之美和文化之深,更让她体会到语言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

孔子学院2024年新增了4间智慧教室,标志着数字化教学的全面启动。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辅助等创新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语言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郜宏臻表示,孔子学院不仅为乌兹别克斯坦培养了更多了解中国的学子,也为中乌两国人民的友谊搭建起坚实的桥梁。“这座桥梁承载着两国人民的希望,也为中乌关系的发展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