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王百洋抬头,老师就紧张得直哆嗦!”
王百洋年仅16岁便参与高考,以716分的惊人成绩,连续两年荣获九省状元的称号,被大家尊称为“高考界的传奇人物”。
然而,这位学霸的非凡之处远不止于此,他还有一项令人称奇的特殊技能。
据说,王百洋上课时从不专心听讲,但每当他抬头看向讲台,老师们就会感到一阵紧张,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讲错了什么。
那么,这位天赋异禀的王百洋是如何逐渐成长为学霸的呢?高考结束后,他的未来生活又将如何展开?
天赋异禀
九省状元王百洋,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父亲王德昌是一名自由职业者,母亲则是一名护士,家境平凡。
尽管如此,王德昌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家中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并且常常带着儿子去书店阅读。
有一次,王德昌带着三岁的王百洋去书店购书时,意外发现儿子正捧着一本几乎全是文字的书籍阅读,尽管那时王百洋还未到识字的年龄,这让王德昌感到十分惊喜。
他意识到必须好好培养这个可能的天才儿子,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王百洋已经能够阅读一些简单的文学名著。
后来,王德昌带着王百洋去测试识字能力,发现3岁的王百洋已经认识了3000个汉字。
测试识字情况
进入小学后,王百洋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被老师们公认为学霸。
但后来因为王德昌工作的原因,王百洋在四年级时随父母从哈尔滨搬到了大连。
大连的学制与哈尔滨不同,哈尔滨实行的是五四学制(5年小学+4年初中),而大连则是标准的六三学制(6年小学+3年初中)。
到达大连后,当地老师担心王百洋跟不上这里的学制,建议他留级,但遭到了王德昌的反对。
他对班主任说,自己的孩子非常聪明,不需要留级,老师随即给王百洋出了一套试题,王百洋完成后,老师也放弃了留级的想法。
当他们一家刚在大连安顿下来,又因为工作变动不得不再次回到哈尔滨。
王德昌一回到哈尔滨,就带着儿子去初中报到,但校长仍然建议王百洋留级。
“我儿子的水平我很清楚,如果你们想测试他,我没有任何意见。”
于是,王百洋再次经历了跳级考试,不出所料,他再次通过,这次直接升入初二。
接连跳级
在初中,王百洋完全释放了自己的学习天赋。
他不仅将初中的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还提前学习了高中课程。
上课时,王百洋从不听课,总是低头自学,但奇怪的是,一旦老师讲错,他总能立刻察觉并当场指出。
因此,老师们只要看到王百洋抬头,就会停止讲课,开始反思自己哪里讲错了。
“这孩子低头时还好,一旦抬头我就紧张,那肯定是我讲错了……”
对于这样聪明的孩子,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喜爱,他在班级中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令人惊讶的是,王百洋的父母从未让他参加任何课外辅导班,他的兴趣爱好完全由他自己决定,学习计划也由他自己完成。
有一段时间,王百洋的成绩起伏不定,但自幼好学的他很快找到了原因,并调整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就这样,一个能够随时调整学习方法的孩子,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进步,势不可挡。
升入高中后,他依然保持自己的学习方式,课上埋头苦学其他知识,考试成绩永远都是第一名。
班主任此时建议王百洋再次跳级,但这次王德昌不同意了。
王德昌认为儿子跳级太多,与其他同学的年龄差距太大,可能会影响他的心理发展。
因此,王百洋在高中与其他学生一起继续上课,继续成为老师的“克星”。
令人钦佩的是,他能够一边刷题,一边听讲,还能找出老师讲错的内容。
这些老师被纠错纠怕了,讲课也不再随意,生怕被他抓住把柄。
就这样,哈三中流传了一句话:“一看到王百洋抬头,老师就紧张得直哆嗦!”
这句话虽然只是大家开玩笑,但私下里,大家都由衷地佩服这位学霸,也非常期待他未来的光明前途。
最小考生拿下最高分
2009年1月,王百洋参加了北京大学举办的提前自主招生考试,出人意料地一举夺魁。
当其他同学还在为高考而努力时,王百洋的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北大的校园。
距离高考还剩不到四个月的时间,王百洋本可以在家里等待通知书的到来,但他选择与同学们一起迎战高考,这也许是为了不留遗憾。
高考结束后,王百洋以总分716的成绩,排名黑龙江省理科第一,他不仅成为了黑龙江省的高考状元,甚至在九省联考中也是遥遥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王百洋除了理科成绩优异外,他的文科成绩也很高,语文128、数学149、外语144、综合295,几乎除了语文外,其余科目都接近满分。
王百洋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绩后,并没有特别兴奋,反而继续在家里埋头苦读,拼命背单词,为将来查询外网文献做准备。
9月,王百洋顺利进入北京大学,在学校里,他的生活很简单,每天就是努力学习,如果在图书馆找不到他,那他就一定在实验室。
大学期间,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获得香港大学的研究生全额奖学金,在本科毕业后,他又收到了美国西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要知道,这所大学录取中国学生的比例只有1%,可见王百洋有多么优秀。
当他的导师得知他要前往美国时,拉着他的手叮嘱道。
“希望你在国外也能砥砺前行,学有所成,将来别忘了回国啊,祖国的建设可离不开你们这些年轻人。”
为了让导师放心,王百洋表示自己学成之后,一定会回来报效祖国。
当大家都以为王百洋这句话是在哄骗导师时,没想到几年后,王百洋真的回来了。
王百洋从西北大学毕业后,回到国内成为国内物理领域的顶尖科研人员,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