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2月6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孙小娱 通讯员 李彬 摄影报道)今天上午11时许,巫山——烟台务工直通车缓缓停在黄渤海新区人社局前。历时26小时、跨越1600多公里,18名重庆巫山籍务工人员顺利抵烟。烟台市节后首批“点对点”送工服务圆满完成,后续还将陆续组织5批包车送工行动。

现场选岗,直奔企业

山海若比邻,烟巫一家亲。一下大巴车,热情的气氛迎面扑来。“大家旅途辛苦啦!”“欢迎你们来烟台,祝你们工作顺心、生活开心。”烟台市和黄渤海新区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在车前迎接,代表全市人民欢迎他们来烟台就业发展。


人社部门为务工人员举行了简短而热情的欢迎仪式,在前期已经达成就业岗位意向的基础上,又现场为他们推介了多家企业几十个岗位,并详细介绍了工作内容、薪资待遇、招聘要求、工作环境、食宿条件等。当天下午,还邀请巫山籍务工人员到企业参观,现场选岗,帮助他们来烟后直奔企业,快速上岗。

人群中,一对年轻的双胞胎姐妹王有珍和王有清听得格外认真。两人第一次从金坪乡工作人员那里看到烟台的劳务协作岗位推荐时,就对这次旅程生出了期待。虽然还没定下具体去向,但年轻的她们对2025年充满了信心。“两地政府不仅包车送工,还有生活补贴、交通补贴,感觉这座城市很好!”姐姐王有珍说,姐妹俩从来没看过海,等工作稳定了,一定亲眼去看看。

期盼之选,信心满满

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巫山来烟务工人员中,一半以上都是年轻的面孔。他们最小的有18岁的小伙子,还有好几名大学生,最大的不过50岁出头。“又见面了!”31岁的刘辉看到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亲切地打着招呼。

这不是第一次见面了。早在3个月前,烟台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就围绕本地企业用工需求和巫山籍劳动力求职意向,到巫山县大昌镇开展专场招聘会,还线上把岗位信息推送到群众手中。刘辉就是在那场招聘会上下定了决心——节后我要到烟台闯一闯!他曾在南方工作过8年,从事的是工地塔吊工作。“今天来到烟台,听到人社部门的热情介绍,跟我在招聘会上看到的企业宣传视频一样,很有信心,也很暖心。”刘辉说,他已经有了就业目标,就是到福山区一家延锋汽车座椅企业工作,这里不仅福利待遇可观,工作和生活环境也很舒适。


除了刘辉,还有一个熟悉的面孔。这是52岁的田宗奎第二次来烟台了。上一次还是春节前,他作为务工代表,来参加巫山、烟台两地开展的对口帮扶“访企探岗”行动。多年来,田宗奎靠在家乡附近四处打零工维持生活。在那次活动中,他参观了烟台多家企业,用他的话说“福利好,热情高”,相比之前的收入不稳定、工作环境差,纵使离家千里,他也要来烟台来工作。不仅如此,这次出门,他还带上了23岁的儿子田陈。“上次参观,我在烟台龙口的南山智尚纺织车间,看到了现代化工厂的工作环境,他们需要很多工种,很适合年轻人,还免食宿。”田宗奎说,比起送快递、打零工,他更希望儿子来锻炼、见识一下,学好一门手艺。

专场推介,协作结缘

“节前,我们两地人社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巫山驻烟劳务办事处三方同频共振,举办了两场大型、有针对性的推介活动,还利用务工人员春节返乡的有利时机,加大了岗位推送力度,将一批岗位推介到巫山县的每家每户。”烟台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人力协作服务科科长李彬介绍,首批免费包车送工服务后,烟台市还将陆续组织5批包车送工服务活动。后期,烟台各级人社部门还将有针对性地展开一系列稳岗服务,保障这些来烟务工人员能够安居乐业。


从渝东门户到黄渤海之滨,相隔千里的两座城市——烟台、巫山因东西扶贫协作而结缘。自2016年两地开展劳务协作以来,两地人社部门开展了高频次对接交流,签订了劳务协作落实协议,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蹚出了一条整体有规划、推进有措施、资金有支持、工作有路径、落实有办法的“全链条”劳务协作路子。目前,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可享一次性交通生活补助,补贴金额1000元;一次性稳岗就业补贴,补贴金额3000元;生活应期补贴,补贴金额3000元;以工代训补贴,补贴金额3000元。符合条件的非脱贫户可享一次性交通生活补助,补贴金额1000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