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这不仅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更是对我们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启示。当齐鲁大地吹响"新春第一会"的集结号,山东以敢为人先的气魄昭告世人:改革之舟要破浪前行,必须扬起创新的风帆!
没有创新,改革只是“新瓶装旧酒”。改革的本质是破旧立新,若仅对旧制度修修补补,或机械照搬他人模式,终将陷入“换汤不换药”的困局。过去,一些地方改革成效不大,根源在于将改革简化为流程优化或机构调整,未触及深层矛盾。缺乏创新内核的改革,终将流于形式。真正的改革,必须敢于打破路径依赖,以新思维重构体制机制,让制度设计直击痛点、服务需求。
真改革,必须走“未曾走过的路”。改革从来不是重复既有经验,而是探索未知领域。山东历史上“诸城模式”“潍坊经验”的诞生,印证了“敢为人先”的价值。今日改革,面对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等新课题,更需摒弃“模板思维”,鼓励基层首创精神,在乡村振兴、科技攻关等领域开辟新赛道,让“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协同发力。
创新之路,需以勇气直面“破”与“立”的阵痛。改革进入深水区,创新往往伴随风险。淘汰落后产能会触动利益,技术变革可能冲击传统行业,但“长痛不如短痛”。烟台万华化学集团通过"科技分红"制度,让研发人员分享创新成果转化收益,使老牌国企焕发新生,连续多年位列全球化工50强。这正印证了,面对创新中的阻力,既需“壮士断腕”的决心,也需“春风化雨”的智慧。政府应完善容错机制,为基层探索“松绑”;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以创新赢得未来;社会要营造包容氛围,让改革者心无旁骛。
唯有让创新思维穿透改革的每一个环节,改革才能真正释放出改变时代的力量。当创新的基因融入齐鲁血脉,这片诞生过稷下学宫的土地,必将再次演绎属于这个时代的"齐鲁新变”!(文/刘科春 陈一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