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同盟本是基于美国对日军事占领形成的同盟关系,其后逐渐演变成美国维持亚太霸权的工具。当前美日同盟正在加速实现“轴心化”,其主要内容一是美日军事一体化,二是以美日同盟为核心推进盟友体系在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网格化”。美日同盟“轴心化”既是出于美国实现在亚太永久驻军以维系其霸权的战略利益需要,也反映出日本借机提升国际地位,获取实际利益的现实算计。这一趋势不仅带来美日两国关系、同盟功能等的调整,也使得日本在地区安全中的角色和作用出现显著变化,对地区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美日同盟正基于军事一体化打造美国盟伴体系的“轴心”,将外交、军事资源汇集到西太平洋地区,以维护美国霸权。同盟性质和功能随之发生嬗变,将对地区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美日打造一体化同盟维护美国亚太霸权
美日两国正以驻日美军和日本自卫队“一体化”为中心升级同盟,并联合美国其他盟友共同构筑“一体化威慑”,使美日同盟成为维护美国亚太霸权的轴心。
(一)美日同盟升级的核心是实现军事一体化,实质是美国掌控日本自卫队指挥权。为实现驻日美军和自卫队之间指挥控制权的一体化,驻日美军将重整指挥系统,成立隶属于美军“印太司令部”的联合军司令部,与自卫队新设立的联合作战司令部对接,实现双方作战指挥权的一体化。由于美国的军事能力具有压倒性优势,此举意味着美国将实质上掌握自卫队的指挥权。这是美国使日本军力为其所用的战略设想的具体落实。
▲2月6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出发访问美国前对记者称,其将努力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建立信任关系。
(二)“美日+”机制扩大化使美日同盟成为美国亚太盟友体系的轴心。此前在亚太,美国居于其同盟体系中心位置,与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的双边同盟是从中心延伸出的“条辐”,形成车轮式的“轴辐”体系。拜登政府提出了“网格化”同盟体系构想,推动其地区盟伴之间的合作,以形成“集体制衡”。事实上,随着美日韩、美日菲、美日澳、美日澳印等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强化,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正围绕美日同盟加速整合,并逐步与大西洋同盟体系深度关联、相互策应。美日同盟在美国同盟体系中的“轴心”地位得到凸显。
(三)美日同盟“轴心化”的战略指向是遏制中国。美日两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高度一致。特朗普第一次执政时期,明确提出了以“全政府”方式应对来自中国的所谓经济挑战、价值观挑战和安全挑战。拜登政府同样视中国为战略挑战,美国两党在遏制中国上达成基本共识。同时,在中日间历史、领土等争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背景下,日本的对华认知也变得更加负面,甚至向着敌视中国的方向发展。这就使得美国构建遏华联盟的意图和条件都完全具备,并将美日同盟“轴心化”的目标指向遏制中国。
美日同盟“轴心化”的深层动因
美日同盟“轴心化”并非权宜之计,而是基于双方的战略考量和现实利益盘算,只要双方尤其是美方战略不出现颠覆性变化,“轴心化”趋势仍将延续。
(一)实现亚太驻军永久化以维护美国霸权。战后,美国以军事结盟的方式维持在亚太地区的驻军,并借此掌控地区局势。与驻韩美军不同,驻日美军在名义上并不拥有对日本自卫队的指挥权。美国推出“一体化威慑”战略后,借助自卫队军力提升美方“威慑力”的需求显著上升。尤其是自卫队已在西南方向重点部署兵力,并且日本不断增加防卫开支、发展进攻性武力背景下,美国掌控自卫队的愿望更加迫切。但日本社会对于美军长期驻留并保有“治外法权”的特殊地位一直有抵制和反抗,因此,美国一方面推动美日军事一体化,使日本将“和平与安全”完全寄托在美国身上,确保日本社会持续支持美国在日驻军;另一方面赋予美日同盟轴心地位,满足日本对于提升国际地位、实现更加对等的美日关系的要求,以提升美军驻留日本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实现驻军永久化。
▲美国M142“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运抵日本北海道参加“利剑25”联合演习。
(二)日本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考量和获取实际利益的精心算计。冷战结束后,利用美日同盟实现日本利益最大化逐渐成为日本政治精英群体的主流共识。战略层面,国际环境的变化使日本战略界看到了“恢复名誉”的历史性机遇,认为日本应高举“普世价值”旗帜,站在“维持现状阵营”一边,展现出与拒绝“普世价值”的“改变现状阵营”之间的巨大反差,从而扭转“战败”的不名誉,实现“转败为胜”。现实利益层面,美日军事一体化使得日本处于对抗前沿,实际意味着日本将承担更多的安全风险。日本甘愿冒险背后,是美日间的利益交换。从日本的内在需求看,美国对于日本在中日领土问题上的支持,最可能是日本顺应美国要求的“对价”。
(三)国际环境变化催生美日同盟“轴心化”。美日军事一体化以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发展进攻性武力为前提。实现上述前提的最大障碍是日本国内的反战呼声。近年来,美国加大力度遏制中国,造成地区安全形势日趋紧张。日本政府将此归咎于中国的实力增长和所谓的“威压”行为,导致日本社会对华认识愈加负面,对安全环境的担忧不断上升。由此,加强美日同盟以应对安全环境的恶化逐渐成为日本社会共识。同时,乌克兰危机延宕,粮食、能源等价格上涨,使日本民众切身感受到安全形势恶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安”心理显著上升,更加支持强化美日同盟。
美日同盟“轴心化”的影响
美日同盟“轴心化”不仅带来美日关系、同盟功能等的调整,也使日本的地区角色和作用出现显著变化,将对地区形势产生负面影响。
(一)“轴心化”引起美日同盟嬗变。在美日共同构建的话语体系里,美日同盟是为了保卫日本的安全,而美国驻军则是日本付出的必要成本。美日同盟“轴心化”使得同盟超出了“保卫日本安全”的传统定位,而是转向形成所谓更为强大的“威慑力”以控制地区局势。而日本也希望借此“转败为胜”。这样,美日两国在新的战略坐标上找到共同利益契合点,推动美日同盟朝着遏制中国、干预地区局势发展。由于特朗普相对不重视多边,在其第二任期,日本可能在粘合美国盟友体系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二)日本的国家走向和对外政策将更受限制。日本社会已逐渐形成一套同时强化日本军力和美日同盟的话语体系和叙事逻辑。强化美日同盟、分享美国霸权红利这一现实主义战略选择,日益成为主流认同。过去用于概括日本战后发展道路的“重经济、轻军事”的所谓“吉田路线”已经失去解释力。对外政策方面,美日同盟作为日本对外政策“基轴”的定位将更为明确,以美国其他盟友为对象的“美日+”外交重点将更加突出。美国新政府下,日本将尽力维护和强化美日关系,减少不确定性,并在关涉日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努力说服美国延续介入政策,甚至主动“填补空白”。
(三)地区和平稳定与合作发展遭遇新挑战。美日同盟轴心化的出发点是对抗与威慑,旨在构建排他性小集团,对特定国家实施遏制和围堵,这将使地区局势朝着割裂与对抗的方向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将随之上升。首先是加剧地区力量的不均衡,导致热点问题升温;其次是将安全问题延伸到经济层面,对地区经济合作造成负面影响;第三是美日同盟遏制中国的战略指向,将给中日关系增添新变数。
原文标题《美日同盟“轴心化”及其影响》,文章来自公众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载于《现代国际关系》2025年第1期的国际政治与安全栏目,作者樊小菊,现代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高端访谈
更多访谈
基金会动态
更多动态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