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到行动,踏上奥运电竞征途的虚拟体育

近年来,国际奥委会(IOC)对电子竞技的分类作出了明确的划分,提出了三大类别:传统的电子竞技、虚拟体育以及模拟体育。在这三类之中,虚拟体育和模拟体育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推广和全球体育文化的传播上,虚拟体育和模拟体育被视为两项将传统体育与科技手段结合的创新方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虚拟体育和模拟体育的形式和内容在不断丰富之中,从虚拟赛车到虚拟网球,再到虚拟赛艇,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被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给大众。直到2021年,国际奥委会推出了首届奥林匹克虚拟系列赛(Olympic Virtual Series),标志着虚拟体育首次获得全球主流体育组织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奥林匹克虚拟系列赛不仅包含了虚拟体育项目,也涵盖了模拟体育项目,因此,在我们的讨论中,将这两者泛称为虚拟体育。

尽管这些虚拟体育赛事目前还未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但它们已经牢固地确立了虚拟体育在全球体育竞技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并且极大地推动了虚拟体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虚拟体育项目开始吸引全球范围内的参与者和观众的密切关注。选手们通过专业的虚拟竞技平台,在虚拟的赛场上尽情展现他们的技艺和战术,同时,这些精彩的比赛也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实时地展示给全球观众。

与此同时,国内的虚拟体育赛事同样在迅速发展之中。比如由晋江市人民政府主办,晋江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福建省晋江文旅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华奥电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NEST全国电子体育大赛,以及上海久事体育精心打造的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等赛事,均涵盖了虚拟赛车、虚拟骑行、虚拟高尔夫以及虚拟滑雪等多个项目,吸引了大量的选手积极参与其中。

尽管如此,虚拟体育作为在传统体育和电子竞技之间夹缝中求生的新兴领域,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传统体育项目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虚拟体育在竞技性和专业性上难以与之抗衡。另一方面,电子竞技在技术创新和娱乐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虚拟体育在吸引年轻玩家方面也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

因此,虚拟体育在OEG(奥林匹克电子竞技运动会)来临之际,如何找到自己的角色就成为了一项重大考验。我们也正好借此背景,探讨虚拟体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其如何更好地融入体育世界,实现长远的发展。

1

虚拟体育的前行之困

虚拟体育往往处于传统体育与电子竞技的交汇点,但其独立的角色尚未完全明确。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连接传统体育和电子竞技的同时,具备了独特的竞技性和娱乐性,但却在两者之间的定位始终不够清晰。

从电子竞技的角度看,虚拟体育虽然可以被视为电竞的一部分,却与传统电竞存在显著的区别。

传统电竞主要依托电子游戏,其目标往往是推广特定的游戏产品。而虚拟体育则不同,其核心是基于现实中的体育项目,通过虚拟化的方式加以呈现和推广体育项目。比如虚拟足球的规则和玩法依赖于现实足球的变化,虚拟体育的核心目标也不是推广某款游戏,而是通过数字技术来推广体育运动本身。


上海久事智慧虚拟体育项目的赛事总监张继悦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从政府角度来看,虚拟体育的核心目标还是推广全民健身,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推动体育赛事和运动项目的发展,以实现这一根本目的。”

换句话说,虚拟体育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作用,是国家大力推广虚拟体育的原因之一。而通过虚拟体育,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即便是在无法进行传统体育运动的情况下,虚拟体育也为这些人提供了替代的运动方式。

通过在虚拟环境中的运动,人们可以锻炼身体,培养专注力和协调能力,享受体育的乐趣,达到全民健身的目标。因此,虚拟体育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的延伸,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竞项目。


从传统体育的角度来看,虚拟体育更多时候是一种辅助工具,而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体育项目。

对于运动员来说,虚拟体育可以作为日常训练的补充手段,尤其是在不适合户外训练或需要模拟复杂环境的情况下。

比如2024年福建闽侯雪峰山城自行车爬坡赛男子公路精英组冠军吴云飞分享自己接触虚拟体育项目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很多人说上海人或者那边的人爬坡不行,我不太相信。因为在上海,身边的训练环境并没有适合爬坡的条件,自己也刚刚毕业,所以我决定通过室内骑行台来模拟爬坡训练。”

在没有现实条件的情况下,运动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比赛场景,提升自己的应对能力和心理适应性。


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辅助和延伸的性质,虚拟体育的独立性受到了限制,始终无法脱离传统体育和电竞的影子。

虚拟体育融合了传统体育的竞技性和电子竞技的数字化特点,既要求参与者具备传统体育的策略和技巧,又需要操作电子设备和理解虚拟平台的特点。

这种双重要求使得虚拟体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难以独立的问题,角色的模糊性一直是虚拟体育需要解决的核心困境之一。

2

摸索中前行的虚拟体育

虚拟体育自诞生以来,虽然涵盖了许多项目,但正如NEST虚拟赛事项目负责人张阳所说:“虚拟体育的成熟项目其实并不多。” 尤其是在赛事组织、观众吸引以及规则制定等方面,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赛事规则的制定一直是虚拟体育发展中的难题之一。虚拟体育赛事的规则需要既借鉴传统体育的标准,确保公平性和竞技性,又要结合电子竞技的特点,适应虚拟环境的特殊需求。

张继悦表示:“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的虚拟赛艇联赛划分了四个组别(男子公开组、女子公开组、男子轻量组、女子轻量组),这些组别的体重划分与国际赛艇比赛规则一致,具有公信力。但虚拟赛事面临运动员代打的问题,因此需要特别制定公平性规则来避免这种情况。为此,比赛要求选手提供公正性录像,以确保赛事透明和公正。如果选手无法提供录像,成绩将被判定为无效。这是虚拟赛艇比赛相较于传统赛艇比赛增加的独特规定。”

这种双重标准的融合使得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变得格外复杂。

其次,虚拟体育在感官体验和观众沉浸感方面也存在天然的不足。传统体育的魅力在于其真实的竞技氛围以及观众与运动员之间的互动,而虚拟体育难以在感官上达到相同的观赏效果。

正如张继悦所说的:“从我们目前的体感来看,即使虚拟体育的舞台再大,荣誉再高,我认为在参与运动本身的满足感上,仍然暂时无法替代传统体育。比如,虚拟划船时你在划船机上通过软件模拟划水,而和8个人在水上同一条艇上划船,感官体验是完全不同的,根本不在一个级别。”

因此尽管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观众的沉浸感,但与真实体育赛事相比,虚拟体育依然缺乏现场感和共鸣感。


此外,虚拟体育在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方面也面临挑战。

中国自行车运动员、2024环丹霞山冠军沈丹妹曾说:“身边不知道虚拟骑行的人可能还认为它是一种游戏。”这种认知偏差导致虚拟体育的观众基础较为薄弱,进而影响了赛事的吸引力和市场推广能力,这也使得虚拟体育在主流体育市场中始终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限制了其发展潜力和商业化机会。

但尽管面临这些挑战,虚拟体育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首先,虚拟体育拥有独特的科技优势,能够打破传统体育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为全球观众和选手提供跨越地域的竞技平台。并且随着VR、AR等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体育的沉浸感和观赛体验也在逐步提升,未来有望进一步缩小与传统体育之间的体验差距。

此外虚拟体育还可以与传统体育形成互补关系,特别是在推广体育运动、增强大众参与方面。对于很多因时间、空间或身体条件限制无法参与传统体育的人来说,虚拟体育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虚拟体育的便捷性和多样性也使得它具有很大的普及潜力,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推动全民健身目标的实现。

虚拟体育的发展仍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但它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

如何突破当前的困境、明确自身的定位,并有效利用科技优势和市场机遇,是虚拟体育未来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方向。通过不断完善赛事规则、提升观赛体验以及加强市场推广,虚拟体育有望在未来找到更加明确的角色,实现与传统体育和电子竞技的协同发展。

3

虚拟体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虚拟体育目前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巨大机遇。要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虚拟体育必须克服当前面临的困境,明确发展方向,并抓住市场和科技的优势。


首先,虚拟体育的技术限制和设备门槛是其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虚拟体育高度依赖于先进的硬件设备,如VR头显、运动传感器等,这些设备的高昂价格无形中提高了普通用户的参与门槛,限制了其普及程度。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或设备价格较高的市场,这种设备普及度的差异影响了大众的参与意愿和体验。

其次,虚拟体育的技术瓶颈也限制了比赛的真实性和沉浸感,比如如何更好地模拟真实环境中的运动效果,如何保证网络连接的稳定性以及如何减少延迟等问题,这些都是虚拟体育未来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

再者,虚拟体育在赛事公平性方面面临挑战。由于虚拟体育依赖电子设备和网络进行操作,因此更容易受到作弊行为的威胁。选手可能会通过使用外挂程序或篡改数据等手段获取不公平的优势。

虽然当前的反作弊技术已经在不断进步,但仍然存在漏洞,赛事组织者必须投入更多精力来加强反作弊措施。比如采用更严密的监控手段、更高效的加密算法,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选手之间的公正竞争。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比赛的公信力,也能增强观众和参与者对虚拟体育的信任度。


同时,如何改变公众对虚拟体育的认知,提高其社会接受度,也是虚拟体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可以通过与传统体育的结合,提升虚拟体育赛事的体育性和竞技性,从而吸引那些原本关注传统体育的观众。

另一方面,赛事组织者可以加强品牌推广,利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传播来扩大虚拟体育的影响力。

对此,张继悦表示:“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的核心竞赛非常严肃,但在包装和传播上,我们会尝试与KOL合作,以及与当下流行的社交平台(如小红书)进行合作,打造生活方式相关的内容素材,从而吸引更多人关注比赛。”这种通过明星效应、赛事精彩时刻传播的手段,可以逐步改变人们对虚拟体育的偏见和误解。

此外,虚拟体育在提升观众沉浸体验方面拥有很大的潜力。

虽然目前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已经为观众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沉浸感,但距离真正的“身临其境”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虚拟体育可以借助更先进的VR/AR设备,以及结合触觉反馈、全息影像等技术,提升观众的感官体验和互动性。这些技术将帮助虚拟体育缩小与传统体育赛事在现场体验方面的差距,让观众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赛场内外的紧张和兴奋,增强赛事的吸引力。

比如可以引入更加智能化的VR设备,支持观众自主选择观赛视角,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

赛事组织者还可以通过增加互动环节,如实时评论、投票、竞猜等,增强观众的参与感。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升观众的体验,也有助于扩大虚拟体育的受众基础,吸引更多的潜在观众。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虚拟体育依然拥有巨大的科技创新和市场化机会。

首先,虚拟体育具有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能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和观众聚集在同一个虚拟平台上进行竞技和观赛。

这种便捷性和灵活性是传统体育难以企及的。

虚拟体育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全球化的赛事布局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并通过线上平台提供便捷的赛事报名、观赛和社交互动等服务,进一步扩大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此外,虚拟体育还可以与其他新兴科技结合,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升赛事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通过大数据分析,赛事组织者可以深入了解观众的偏好,制定更加符合受众需求的推广策略;人工智能则可以用于赛事的裁判和分析,提升比赛的公平性和观赏性。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虚拟体育的竞技水平,也为其商业化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商业化方面,虚拟体育赛事组织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营收,如吸引品牌赞助、开设虚拟商品销售、推出付费观赛服务等。与传统体育类似,虚拟体育也可以通过打造明星选手来吸引更多关注和赞助,甚至可以尝试与游戏厂商、运动品牌等合作,推出联名产品,扩大其商业影响力。

虚拟体育的发展面临着技术、市场和公众认知等多方面的挑战,但与此同时,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变化也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要在未来取得长足的发展,虚拟体育需要突破当前的技术和市场瓶颈,提升赛事的沉浸体验和观赏性,并加大力度进行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

通过科技创新、观赛体验的提升以及商业化的多元探索,虚拟体育有望在未来找到更加明确的定位,成为全球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与传统体育和电子竞技的协同共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