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恒久远”收割全球钻石爱好者的营销神话,正被中原大地上的实验室逐渐瓦解。
1870年,南非地区发现了多个富含高品质钻石的矿藏,这些钻石色泽亮丽、晶体纯净。戴比尔斯等行业巨头迅速捕捉到这一商机,大量收购矿场,就此奠定了早期钻石世家的地位。
但近些年,国产人工培育钻石在国际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显著提升。
珠宝行业分析机构报告显示,人工培育钻石正一步步侵占天然钻石的市场份额,到2023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50%的关键节点。就连行业领头羊戴比尔斯,在2024年度首次举行的拍卖会上,也不得不宣布部分原钻价格下调10%,个别一类钻石的降价幅度甚至达到25%。
这跨越百年的“钻界”规则,究竟是如何被改写的呢?
回顾钻石的百年“陷阱”,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材料,一个是技术。
过去在南非矿场被24小时武装看守的年代,钻石巨头们完成了一场教科书级营销:将碳元素结晶与爱情强行绑定、通过控制矿源制造稀缺假象(全球钻石实际储量高达25亿克拉)、邀请皇室明星站台,把珠宝变成“刚需”……这套”组合拳”让钻石价格百年间上涨300%。
直至河南柘城县的科学家们举起“科技平权”大旗——用30年时间将培育钻石技术做到全球领先,2023年河南人造钻产量已占全国80%,其中柘城年产400万克拉,足够给全欧洲新娘人手一颗“鸽子蛋”。
凭借河南省在国产钻石产业中的主导地位,涌现出了像“柘光ZG DIAMOND”等多家专注培育钻石的优秀企业。截至2024年9月底,柘光品牌官方网站上的咨询与预约总量达到20万人次,成功吸引了国内外超过90%的高净值客户关注。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从消费者认知的角度来看,随着时代的进步,消费者的认知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他们开始认识到,钻石所谓的稀缺性并非绝对,同时也明确意识到,钻石的物理硬度与爱情或婚姻的稳固性之间并无直接联系。
“现在给太太送钻石,得先解释清楚是‘国产的’还是‘引进的’。”上海互联网高管郝先生的玩笑话,折射出消费认知的转变。他定制的5.65克拉柘光钻戒,在太太闺蜜圈引发的震动不亚于天然钻:“她们都夸我开窍了,这次选的柘光钻石比之前的天然钻更适合我太太日常的新中式穿搭。专属顾问推荐的款式加上18k白色k金戒托更是点睛之笔,都在找我太太问购买渠道。”
像郝先生这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这也让珠宝首饰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当戴比尔斯公司不得不将2克拉以上的天然钻石降价15%时,柘光品牌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之后。据柘光负责人介绍,随着市场和消费者对培育钻石接受度的提高,包括柘光在内的国内真钻产业内部的竞争格局正逐渐清晰。
柘光淘宝后台客服称:“选择‘大克拉’定制服务的多为中高消费水平人群,认可度颇高,其中5克拉以上钻戒咨询量最大,即使客单价平均在10w以上,客户仍甘愿等待。钻托采用18k金打造,更吸引消费者订购,不少海外用户也会通过官网联系专属顾问定制。”
当前,培育钻石市场接受度稳步上升,消费者认知和认可度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因传统观念或对品质存疑而持保留态度。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大量品牌和企业涌入,市场饱和度增加,价格战频发。价格竞争虽短期内能刺激消费,但长期来看,会压缩企业利润空间,阻碍产品研发和服务质量提升,影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尽管面临挑战,业内人士仍对培育钻石的未来保持谨慎乐观,认为技术进步和消费者教育的深入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
在这样的行业态势下,以柘光为代表的中国钻石品牌面临严峻考验。它们能否化解挑战,稳固市场地位,值得持续关注。毕竟只有成功应对挑战,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