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以前,世人认为唐代最美的书法莫过于陆柬之的《文赋》或是钟绍京的《灵飞经》了。但是,乾隆年间一方墓志的出土,瞬间把这两部作品比下去了,著名收藏家毕沅为了得到它,不惜花费两万钱,它就是《高延福墓志》。


据《关中金石记》记载:“此碑向在农家,几为柱礎者数矣。乾隆辛丑(1781年)五月,余以二万钱购得之,今移置灵岩山馆。”《高延福墓志》一经出土,前来拓印者不可胜数,罗振玉、端方、方若等人的著作均将它收录其中。


这件书法大有来头。首先,墓主人高延福是“史上最牛宦官”高力士的养父,他备受荣宠,历仕五朝,武则天、唐玄宗都对他信任有加。高延福去世后,玄宗甚至悲痛到辍朝三日。其次,这方墓志的极有可能出自高力士、苏灵芝之手,由二人合力完成。


高力士长年身居宫内,对内府所藏王羲之等人真迹颇为熟悉,临摹用功,而苏灵芝更是一流高手,他的字“视北海而加庄,视太师又多隽”,也就是说比李邕的字端庄,比颜真卿的字更隽永。二人强强联合,此碑艺术水准之高不言自明。


此墓志全称《大唐故中大夫守内侍上柱国渤海高府君墓志铭并序》,撰文者为孙翌,镌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年),楷、行、草三体皆有,共二十七行,满行二十七字,约有600余字,单字大小约有3厘米。


《高延福墓志》镌刻完成后便埋于地下,直到清朝出土,1000多年来几乎没有遭受人为破坏,碑面文字清晰,字口细致,也没有缺字的情况,是唐代刻工最为细腻、细节最为高清、书艺最高的碑刻文物之一。


由于被拓次数太多,《高延福墓志》原碑日益损坏,笔画越来越细弱,字口也越来越模糊,所幸初拓本保留了下来。初拓本如今流失到日本,被岛国皇室视为“传家宝”,如今收藏于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高延福墓志》将晋人潇洒自然的书风与唐人严谨工致的写法相结合,不论是法度还是气韵都无可挑剔。此作与《兰亭序》《圣教序》一脉相承,顺锋而入,行笔纯以中锋,点画灵动,骨肉匀称,起笔灵巧,行笔稳实,收笔干脆,轻重得宜,书写过程中疾徐、粗细、刚柔对比明显。


转折处如折钗股,遒转挺拔,锋芒内藏,出勾爽利。《高延福墓志》结字欹侧多姿,以纵取势,纵长连绵,笔画向右上倾斜,体势有高低错落与收放对比,动势十足。总览全篇,用笔之精妙、法度之丰富,惊艳世人,放眼整个唐代,没有比它更美的字了。


如果我们能将这部作品临摹通透,楷、行笔法也就掌握了,下笔自然古意满满,直入晋唐便能实现了。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超高清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