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诗萌在检修通信机房空调。


陈宇林在紧固光电缆绝缘节接地线。


陈宇林在检修机房自动灭火装置。


陈宇林李诗萌测试备用光纤。


陈宇林测量通信机房蓄电池。

“我们要仔细些,这条备用电路一定要保证良好,它可是客票应急的关键。”1月27日凌晨,玉林北站通信机房内,国铁南宁局南宁通信段玉林北高铁通信工区职工陈宇林,手指着传输设备端口,神色严肃地对身旁的同事李诗萌说道。今晚是春节前最后一个天窗,他们必须争分夺秒地完成电子客票电路的升级保障工作。

此次作业的负责人陈宇林是车间里的技术骨干,已经参与过多次春运保障任务,但面对南珠高铁这条新开线路的首个春节,他丝毫不敢懈怠。李诗萌同样是参加了10年春运的技术骨干,工作起来认真负责,经验丰富。他们一个擅长快速定位电路故障,另一个对各类线路连接了如指掌,两人强强联合。

“诗萌,你负责对照台账,把线路的标签和端口号再仔细核对一遍,千万不能出错。”陈宇林一边熟练地把备用光纤接入端口,一边叮嘱李诗萌。凭借陈宇林丰富的实操经验,复杂的光纤接入在他手中行云流水般完成,而李诗萌对待数据一丝不苟,由他核对台账,陈宇林十分放心。

李诗萌手中握着台账,眼睛紧紧盯着地标签,嘴里还不时念叨着:“C5柜的第一盘,第11和12芯,核对无误……”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寒风凛冽,机房内却气氛热烈,设备指示灯闪烁不停,运行时发出嗡嗡声,仿佛在为他们加油助威。两人配合默契,一个专注于电路铺设,一个负责数据核对与记录。“我这边标签核对完了,都没问题。”李诗萌忙完后,又主动帮忙整理起散落在一旁的光纤。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紧张奋战,他们终于完成了备用电路铺设和核对工作。

“终于完成了,咱们全面测试一遍,确保万无一失。”陈宇林迅速打开仪表,对新增路径全程进行测试。

然而,测试结果却让他们心头一紧——电路损耗很大。这一异常情况让两人刚刚放松的神经瞬间又紧绷起来。陈宇林和李诗萌对视一眼,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开始对整个电路进行细致排查。

“第一段光功率正常,第二段衰耗大,是在两排机柜跳接的地方。”看着仪表上的数据,陈宇林沿着线路摸排,最终发现问题在转角的地方,“原来是这里光纤弯曲过小了!”随着光纤重新布放,这段光纤的光功率也恢复了正常。

“全程还是损耗过大啊!我们得快点,时间不多了!”李诗萌再次测试的结果又让紧张的气氛瞬间升级。

“成端盘里测不到,我们检查一遍!”陈宇林打开光纤成端盘,仔细检查线路连接,突然,他皱起眉头,发现一处线路连接有些松动。因为成端盘内端口很小,他只能摆出类似“OK”的手势,小心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松动处,一点点地进行禁锢。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极为谨慎,生怕碰到其他的纤芯。

全部排查整理完后,看着屏幕上的数字处于正常范围,两人相视一笑。“这下相当于给客票上了‘双保险’!”李诗萌站起身,揉了揉发酸的肩膀,开心地说。

王勇 黄缤瑶 摄影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