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起来1937年崂山的一声枪响还会让很多人觉得心痛。



当时周总理等几位重要领导人在11名警卫战士的陪同下去南京和国民党共商抗日计划,但谁能想到在车辆经过崂山时,一阵密集的枪声包围了这辆车,11名警卫战士迅速反应,用血肉护住了几位重要领导人。这场耸人听闻的行刺背后有怎样的秘密?调查以后的凶手身份又为何让人震惊?



1937年4月25日,周总理和张云逸、孔石泉等重要领导人以及11名警卫前往南京商讨国共合作的具体事宜。在卡车行驶到一段狭窄的山路时,一声尖锐的口哨响起,似乎在提醒什么一般,口哨声刚落,就有一群拎着武器的匪徒从隐蔽好的树丛中冲了出来,对着卡车开始无差别扫射。

11名警卫察觉到不对,但当时情况危急,敌方占据了地理优势,也没有办法判断对方当地有多少人,只能一边向匪徒开枪反击震慑,另一边用自己的身体围住卡车,保证周总理和几位重要领导人的安全。

警卫战士们在还击过程中,意识到这群匪徒做了充足准备,若是继续打下去,只怕他们这边形势会越来越糟,只能趁机找办法掩护周总理一行人撤退。



在与匪徒搏斗时,警卫班长胡松林顽强抵抗匪徒,导致身上多处受伤,最终壮烈牺牲,19岁的小战士陈友才看着情况不好,打量着自己和周总理体型相似,趁着匪徒和警卫战士交战之时,吸引匪徒注意力,为其余战士掩护周总理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最终,周总理等人顺利突围,11名警卫战士,全员牺牲。

这次崂山事件堪称周总理革命生涯最“生死一线”的一次,后来很多当事人提起都还心有余悸。



周总理崂山遇刺的消息传出去后,立刻就得到了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延安方面还特地派出了李克农着手调查。

不仅是为了尽快揪出幕后真凶稳定大局,更是为了给牺牲在匪徒枪下的警卫战士们的家人一个交待,以此告慰英灵。



李克农带人到现场后,眼前的一幕幕让他揪心不已,树木的枝干上嵌着数不清的子弹,一些细小的树干和树枝被打断,卡车上的弹痕更是惊心动魄,那些牺牲的警卫战士们拼杀到了最后一刻,让调查小组的成员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大家进行了地毯式搜索,但是也没有找到任何匪徒留下的痕迹,好像这场刺杀他们演练了千百遍。

但是调查小组没有放弃,他们搜集了所有匪徒留在现场的弹壳,从型号开始排查,判断出这批子弹对应的武器是中正式步枪和驳壳枪。



这类武器是国民党军队最常用的,但是国民党军队里面的派系盘根错节,一些子弹是没有办法锁定确切目标的,更何况当下正值国共合作的关键时期,一举一动都需要重视。

那就要寻找更多线索,调查小组走访期间遇到了一个牧羊人,经过对方模模糊糊的描述,发现很有可能是外来势力。



跟着线索持续调查和询问周边旅店、饭馆等地,最终定位了一批陌生面孔,恰巧在案发之前入住客栈,巧妙的用了假身份,案发以后就“人间蒸发”了。

就在大家以为线索彻底断了的时候,一封匿名举报信寄到了调查小组那,里面提到了一个国民党内部极端反动组织,调查小组立刻锁定该组织成员,对其社会关系、活动轨迹展开深入调查,并且在调查的过程中拿到了非常关键的刺杀证据!

这消息让人着实感慨,明明红军在努力抗日,实现国共友好合作,没想到对方居然过来给拖后腿。



有了线索就好办了,顺藤摸瓜的查下去,发现这组织里的成员都是国民党里面数一数二的顽固派,他们想着在周总理去南京的路上设伏,若是刺杀成功,国共合作必然破裂。

不仅如此,他们还丧心病狂的勾结了日本特务机关,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刺杀现场的痕迹被清理的如此干净。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么邪恶的计划最终告破,凶手的身份也被揪出来了。



那些国民党反动派找了一群熟悉地形的土匪武装,他们长期在崂山烧杀抢掠,因为手里有武器,对地形熟悉,背后还靠着反动派这棵大树,根本没有什么正义可言。

也正是因为这个,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才相中了他们来进行这场刺杀。

他们不希望国共合作,甚至近乎病态的抵触国共合作,为了让国共对立的局面更加激烈,就盯上了周总理。



他们简单的认为,若是周总理在刺杀中被除掉,红军内部必然会受到重创,之前定好的抗日部署也会全盘打乱,还有可能会让红军对国民党“复仇”。

那伙匪徒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没有什么人性可言。国民党特务把金银财宝堆在他们面前,他们才不会管什么家国大义、救亡图存,让他们杀谁都会去的。



周总理一行重要领导人在他们的眼里就是数不尽的金钱和国民党特务给他们提供的武器,至于若是真的刺杀成功,国家的抗日计划是否会受到影响,他们根本不在乎。

崂山遇刺事件调查结果后,全国百姓都在愤慨,要求严惩凶手,给警卫战士们一个公道,也要震慑其他的匪徒。

我党方面对此事进行了严肃处理,不仅给予警卫战士的家人荣誉和抚恤,对其进行妥善安置,还强化了对国民党顽固势力和各类反动武装的防范。



而且经过这件事,国共合作抗日的进程也在进一步被推进,就是要让那些有心之人知道,团结抗日是众望所归,他们的贼子野心永远都不会实现。

而崂山遇刺事件也成为了国共合作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让当时的国共双方和后人意识到想要确保民族统一,需要大家齐心。

参考资料:
揭秘:周恩来崂山遇袭险丧命 谢滋群查找元凶
金台资讯
人民网资讯精选官方账号
2020-6-30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