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里有小夜灯吗?这种光线微弱的照明产品,我以前是当玩具的,现在变成了家居必备品,主要原因就是实用——有了它,起夜时既能看清环境,又不会晃眼睛。
家里有高龄老人的朋友对这一点应该会更清楚。老人半夜起来,去卫生间时如果没点光亮,摸黑行走很危险,万一滑倒是会要命的。但如果你打开传统灯具照明,有些老人会觉得晃眼睛、不适应。尤其是那些睡眠比较浅的老人,被强光晃眼之后更容易失眠。如果换成小夜灯,光亮不是那么晃眼,又可以提供辅助照明的暖黄光,情况就会好很多。
小夜灯出现的并不晚,十几年前我就收到过一个月球形态的床头小夜灯礼物,那种类似烛光的照明效果很好看,但体积略大,偏装饰性,有几十块的品牌货,也有做工一般的白菜价。
而我接触的第一款迷你款小夜灯,距今也有十多年了。这类插电光感夜灯的原理简单,造型也大抵相仿,环境光微弱时自动点亮,天亮自动灭掉,全亮时也就大概1~2lux的光照度,这样的光照也对应了极低的耗电功率,比如我手里这款Yeelight光感插电夜灯,额定功率只有0.2W。
相比之下,我之前购买的米家插电夜灯(基础版)是0.4W功率,耗电更高一些;另外,小米的那款夜灯有“触控开关”功能,就是可以通过触控灯头中心主动关闭或开启夜灯照明,售价也贵一些,官方价应该是19.9元,日常能做到49三个,也有人蹲到过9.9一个的冰点价。
而我前阵子买到的这款Yeelight,虽然没有开关功能,但我领了一张券,捡漏入手只用了5.9元(实付5.3元),相当划算。
灯头直径与小米那款插电夜灯相仿,正面造型不同。小米的圆心凸起,Yeelight是边缘略高,柔光罩向圆心反而略凹陷,但中央的不透光圆心(带有Yeelight标识)又找了一个平。
两相插头偏向一侧,对插座、插线板空间紧张的使用环境更友好。光线传感器的位置,恰好位于与插头相对的另一面,为保证光感效果尽量使其朝向自然光源的方向。
使用环境偏亮,则夜灯不亮,或者只有微弱光亮(如下图)。
暗光环境,光线传感器的作用发挥出来,夜灯照明自动开启。
科学证明,深夜暗光环境,即使是这样低的光照度也足够让人眼快速适应并看清周围环境;另一方面,入睡时不关灯,1~2lux的暖黄光也不容易影响入睡效果(对应着月光),简言之就是可以提供“睡眠氛围”(故有氛围灯的说法)。
小米插电夜灯在光感基础上加入开关,还有一个可以接入米家执行(网关)智能联动的版本,但本身光源照明亮度都差不多(智能版本可以调解2个档位)。还有一个使用电池的无线夜灯也是类似的光亮设定,我之前也给大家分享过。
总之就是功能越多,售价越高,越容易引入麻烦(比如换电池、比如网关功能故障等等)。
像Yeelight这种简简单单、品质也到位的插电光感夜灯,几乎完全没有维护成本,给老人家使用更合适。如果你能像我一样蹲到五六块的白菜价,那就更值得入手了,只可惜这种价格要看缘分的,可遇不可求,大家做个参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