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网报道,前不久,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外媒记者提问,中方最近将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的中文译名更改为“鲁比奥”。这种改变是否意味着他不再被中方制裁?毛宁对此回应称,我还没有注意到,但是我可以了解一下,我想更重要的是他的英文名字。“关于制裁,我想说的是,我的同事昨天已经介绍了中方的立场。”毛宁表示,“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中方的制裁针对的是损害中国正当权益的言行。”
卢比奥过往种种遏华行径,犹如“罄竹难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正当权益,破坏了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中方针对其恶劣行径所做出的制裁,乃是正义之举,旨在维护国家权益和国际秩序。然而,如今这名称的更改,不禁让人联想到“换汤不换药”。即便名字变成了“鲁比奥”,但其过往的行为和本质并未改变,即便表面有所修饰,骨子里的劣根性依然存在。
鲁比奥(资料图)
期望通过改变译名来解除制裁,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出现一个问题:被中方制裁的鲁比奥,如何充当中美战略沟通的“桥梁”呢?历任美国国务卿都会在中美关系发展中扮演一定角色,比如前任国务卿布林肯访华时还受到中方高规格接待。而到了鲁比奥这里,外交政策上的鹰派立场和被中方制裁的背景,让他的未来扑朔迷离。令人玩味的是,尽管特朗普在就职前后曾多次谈及中美关系,但从未提及鲁比奥的制裁问题。这种选择性“遗忘”是否传递出某种信号?
已获参议院全票通过确认出任美国国务卿的鲁比奥当天会见了来自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的最高外交官。这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的讨论中正式启动其外交政策事务,表明这一机制仍将是特朗普政府的优先事项,突显了对维持亚洲战略平衡的重视,尤其是鉴于中国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四国外长联合声明未直接点名中国,但意图明显。
鲁比奥(资料图)
刚参加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日本外相岩屋毅就迫不及待给他的美国同行说上好话了。岩屋毅在华盛顿接受《日经新闻》采访时说,他一度以为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是个对华强硬派人物,但鲁比奥在会谈时强调“四方安全对话”并非针对中国,这一点令人印象深刻。岩屋毅称,他非常喜欢鲁比奥,“两人有种惺惺相惜”之感。他回忆,在四方会谈期间,鲁比奥明确表示美国将致力于维持印太地区的威慑力,强调了为印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因为岩屋毅似乎也知道自己的“亲华”立场有些过于明显,因此在同鲁比奥接触后,他公然为这位“遏华急先锋”辩解。 他说,鲁比奥并没有指名提及中国,日美之间不会因为对华态度而产生分歧。 这话听起来挺冠冕堂皇的,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岩屋毅在投放烟幕弹罢了。只要有驻日美军存在,日本就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中日关系。 这一点,岩屋毅心里比谁都清楚。
鲁比奥(资料图)
顺便补充一句,澳大利亚去年好不容易实现了与中国在外交、经贸上的“和解”,日本石破茂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中日关系回暖,筹备中日韩三边峰会;印度就更不用说了,外长苏杰生结束了华盛顿之行,外交秘书唐勇胜又要启程访华,一看就是要在中美之间做两手准备。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鲁比奥还要大力炒作对华强硬,那么这场四方外长会,只会以一种非常糟糕的形式收场。搞砸了自己的外交首秀不说,他在特朗普那边也无法交代。
而鲁比奥过去“遏华急先锋”的形象多少有些做作,是为了迅速提升政治地位和顺利通过国会听证会而刻意营造的。但如果他当上国务卿就撤销制裁,只会助长美国国内的遏华情绪,还会让中国的制裁显得软弱无力。我们必须让美国及全世界明白,中国的制裁是无法回避的障碍,才能真正遏制这种不正当的行为。所谓的“四方安全对话”,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针对中国崛起而形成的联盟。这次会议鲁比奥没点名中国,是因为美国自身制裁和特朗普政府的国内事务都让他需要寻求支持.
日本外相岩屋毅(资料图)
那么日本外相如此卖力的说好话,事实情况真的就如他所言吗?鲁比奥在谈及“四方安全对话”时没有指名提及中国,也没有表现出对抗态度,就能说明他不是“对华强硬派”吗?显然不能这么看。要知道,美日印澳成立所谓“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其本身意图就是遏制中国,去年9月,在美国举行的“四方机制”峰会就曾对中方在“印太地区”的活动表达了所谓“严重关切”,污蔑中国对南海岛礁“军事化”以及所谓“胁迫行为”。
面对日本外相的求情,中方的回应显得尤为坚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一贯认为,任何地区合作机制都不应针对第三方或损害第三方利益。搞封闭排他、针对他国的“小圈子”违背时代潮流,与地区国家的愿望背道而驰,注定不会得逞。这一回应不仅表明了中方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坚定立场,也体现了中方在地区合作问题上的原则性态度。中方认为,地区合作应该遵循开放、包容、平等、互利的原则,而不是搞封闭排他、针对他国的“小圈子”。
鲁比奥(资料图)
中国是否会因为他的职务变化调整制裁政策?从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中国在外交上向来有自己的节奏,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头衔改变而轻易调整政策。更何况,改译名并不等于改态度。新华社规范翻译,是语言层面的工作,而制裁是外交政策,两者并没有直接联系。但鲁比奥的上任,确实让中美关系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接下来,中美之间会如何互动,尤其是鲁比奥是否会在遏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
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不容忽视,而日本作为其盟友,自然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巩固双方的合作。因此,岩屋毅对鲁比奥的赞赏可能不仅仅是为了缓和局势,更是一种外交手段。值得注意的是,鲁比奥本人的态度也值得深思。虽然他在公开场合表现出对中国的温和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立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事实上,鲁比奥仍然在中国的制裁名单上,这意味着他与中国的关系依然复杂。为了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鲁比奥可能会选择更加谨慎的言辞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