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员工为有需要的乘客提供帮助。图/青岛地铁微信公众号

“青岛地铁,畅达幸福,果然不是一句空话。”新年里,网友对青岛地铁的评价,道出了一座城市的待人温度。

原来,该网友在候车时携带了较多行李,地铁员工主动上前询问并提供了“绿波接力”服务,不仅协助其将行李搬运到车厢内,还与地铁青岛北站的同事交接。到达终点站时,网友发现早有人等候,并帮忙拿行李,令其大为感动。

地铁是城市的重要公共交通工具,为城市居民提供快捷、便利、大容量的出行服务。与此同时,对一座城市而言,地铁又绝非仅是便利交通的工具,地铁空间本身也是体现城市治理水平、影响居民幸福感的生活场域。

因此,地铁员工的主动问需、提供服务,帮助的不仅是某个个体,由此传递的善意,更可见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这个春节假期,青岛地铁屡屡引发媒体关注。当盲人乘客踏入凤凰山路站的那一刻,车站工作人员就成为了他的“眼睛”;面对瘫坐在冰凉的楼梯旁的大娘,车站工作人员立即将外套脱下来披在大娘身上,自己穿着单薄的衬衣在寒风中陪伴守护;还有诸如将自己的饮品零食提供给低血糖乘客,主动上前帮助老年乘客固定小车上的物品……青岛地铁的工作人员,干的不是什么大事,但小善举传递大温暖,每一次看似的“举手之劳”,都充满着责任与温情。

据统计,春节期间,青岛地铁推出“绿波畅达”、临时休息、行李打包、外籍人问询等16项特色服务举措,累计服务乘客一万六千人次。那些不时曝光于镜头、见诸于媒体报道的青岛地铁工作人员的尽责之举,正是这些特色服务落地的具体体现。这是城市地铁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动作为,也是让一座城市充满人情味的“治理之道”。

尤其在客流高峰期,这种服务的周到和细致更显格外难得。1月28日—2月1日(春节期间),青岛地铁线网客流357.05万,其中青岛站、中山路、台东、五四广场四个站总客流破50万。如此庞大的客流量,既让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往往也意味着拥挤和混乱。

某种程度上,地铁就是一座城市的名片。特殊时段的服务保障,考验的不止是地铁方的管理水平,更是对城市人文情怀的测试。

守住那份烟火气和吸引力,就需要在秩序井然中,让每位有需求的乘客,感受到服务细微之处的真情和善意。城市的繁华不仅是建了多少高楼大厦、有多少CBD,更在于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温暖与活力。

事实上,从青岛地铁收到的反馈看,有不少人为其温馨的服务所感动。“大冷天的,小伙子毫不犹豫地脱下外套给我盖在身上,那一刻,心里真暖和……”,类似“青岛大姨寻人,致谢地铁小伙儿”,外地游客为青岛地铁写下感谢信发布于社交平台的互动,不时曝出。

青岛地铁人的这些习以为常的暖人善举,青岛地铁对市民无微不至的周到服务,成就了一个个平凡而又温暖的故事;而乘客在其中,既是相关服务的受惠者,也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收获的感动表达出来、传递出去。

这是地铁与城市、与乘客的一种“双向奔赴”,一座城市对普通人的吸引力和善意,由此有了更具象化的呈现。而更多这样的故事涌现,正是城市幸福生活的缩影,更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

撰稿 / 流水(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赵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