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6日13:27,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票房突破57.76亿元,超过《长津湖》票房成绩(57.75亿元),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

“扎两个冲天鬏,光着俩小脚丫。踩着俩风火轮,乾坤圈手中拿。”3岁的吒儿已成为最年轻的百亿票房男主角。如今,哪吒三太子的人气绝对可与齐天大圣并驾齐驱。追根溯源,哪吒的形象从哪儿来?又经历了哪些演化轨迹?澎湃问吧邀请福建民俗爱好者张继州,一起聊聊哪吒从何而来。


张继州聊哪吒

起源:哪吒是哪里人

@第五天:哪吒的原型是哪里人?关于他的家族关系和生平故事都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编的吗?

张继州:哪吒本来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第三子,论起来应该是印度孩子。其形象在唐代从西域流入,并记载于密教仪轨中,后来流入民间法术,并作为传说人物被写入小说。

他的传说不完全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编的,都有更古老的蓝本,如宋代《五灯会元》里“那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但这种复生说法并不见于唐时佛经,或许是从某个传说(甚至可能是印度、波斯起源的)植入。

@辰鱼:哪吒起源于佛教,后来怎么被道教吞并了?

张继州:其实道教没有“吞并”,哪吒并未进入“主流”道教的视野,吸收了哪吒信仰的民间法教,个人不认为它们是道教,仅仅是和道教有密切联系。哪吒是在宋元时期作为一个信仰对象被保留在民间法术内,称为“哪吒法”,并通过《封神演义》等造神小说进一步推广。

此外,历史上佛道从来没有很多人以为的分得那么清楚,即使是“主流”道教,吸收佛教、民间法教内容都不遗余力(如摩利支天、神霄雷法等等),反之佛教也一直在吸收这些内容。

@横眉8308:请问哪吒的风火轮是怎么来的,我印象里神话中没有类似的工具,也是来源于印度吗?

张继州:特别好的问题,先推一篇《寻找哪吒太子丢失的兵器》,讲得不错,我就拾人牙慧一下:风火轮首先是佛教的轮宝,后来成了在地上滚的法宝(是推不是踩),再往后才成了交通工具,还有流派的区别,有一脚一个轮的,也有单轮带两个脚踏的平衡车的,后一种又叫“火车”,道教尊神王灵官就是踩的这个,所以他有别称“火车三五大雷公”。


明朝王灵官图像 来源:网络

@AU.Z:哪吒的电影火了之后,至少有四个地方跳出来说自己是哪吒的故里,哪吒真的有故乡吗?如果有的话会在哪儿?

张继州:作为印度天王的儿子哪吒应当没有故乡,然而中国民间习惯给传说人物安一个故乡和生辰,孙悟空也是如此。

@夜啊:请问一下哪吒和《西游记》之间的关系?

张继州:《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大量吸收融合了宋元以来的话本等神话故事并自行整理演绎。这两本书受众都很大,基本上奠定了直至今日公众心目中的哪吒形象。但实际上尽管《西游记》受众更广影响力更大,《封神演义》里哪吒的故事更加完整和有延续性。

人设:少年英雄or熊孩子

@贝己塔:在传说中,哪吒是什么样的人设?是少年英雄还是熊孩子?

张继州:武力值爆棚的熊孩子就不是熊孩子了,叫做少年英雄。尤其越偏向信仰那一头,越会强调他“统领天兵”“兴周灭纣”一类的武力、法力、功业,之前的闹海之类都视为自幼法力超群的体现,而不仅仅是熊孩子的作为。

@浥轻尘:哪吒这发型是怎么回事?小时候一直以为是女孩。他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发型吗?还是怎么变过来的?

张继州:他的抓髻其实是小男孩的发型,梳成一把、两把的都有。明清以来就是这样的发型,不论是小说还是神像上,这样与年龄是相符合的。再早的形象就相对比较模糊了。

@凉荫穗鸟:现在的影视、动漫里的哪吒相貌大多高度女性化,感觉就像是个被强行设定为男孩子的美少女,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呢?福建民间神庙里的哪吒形象是否也存在这种现象呢?

张继州:传统上对小孩子的审美就是白白胖胖眉清目秀,小男孩像小女孩也不意外。福建民间古老的神像画里的哪吒也是特别俊美。

@生冷不忌:福建人拜哪吒是求什么?

张继州:实际上和拜许多没有特别明确司属的神一样,什么都求。


哪吒神像 来源: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