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婷婷
当亚冬会与中国农历新年相遇,传统节日的欢乐氛围与竞技体育的热血激情完美融合,全球将迎来一场文化与运动交织的盛宴。
哈尔滨市多地设置了亚冬会主题的冰雕、景观小品。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亚冬会再次来到了中国哈尔滨,规模远超往届。”国际奥委会官网这样写道。
本届亚冬会吸引了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共1275名运动员报名参赛,无论是参与国家和地区数量还是运动员人数,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法新社报道称,这届赛事迎来了不少新面孔。不丹、柬埔寨和沙特阿拉伯将在本届亚冬会上迎来赛事首秀。阿富汗和巴林在缺席2017年亚冬会后,于本届赛事回归。
美国《旅行与旅游世界》杂志刊发了《哈尔滨: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准备就绪——全球冬季运动旅游迎来新动力》一文,称赞哈尔滨的冬季景观迷人,认为此次盛会不仅能推动全球冰雪运动的发展,还将为当地及更广泛区域的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
文章称,哈尔滨转型成为“运动员友好城市”,能够满足运动员和游客在住宿、餐饮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提供舒适的体验。有旅客观察到,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通过优化值机、分流等关键流程,确保每位旅客都能享受到便捷流畅的出行体验。
《旅行与旅游世界》特别提到了本届亚冬会秉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称哈尔滨没有新建场馆,而是选择翻新和再利用现有设施。“这种做法不仅节省了建筑成本,还能让当地社区在未来继续受益于这些改善后的体育设施。”例如,拥有30年历史的速度滑冰馆在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时投入使用,在本届赛事中将决出14枚金牌,是产生金牌最多的场地之一。
随着全球对冬季运动和旅游兴趣的增长,《旅行与旅游世界》注意到,为了吸引滑雪和单板滑雪爱好者,世界各地的许多旅游目的地都在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相关基础设施。该杂志强调,哈尔滨举办的第九届亚冬会展示了如何在举办大型活动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的平衡,为其他有意举办类似活动的地方提供了宝贵经验。
多家国际媒体,包括法国24新闻台、美联社和法新社等指出,这是哈尔滨继1996年后再次举办大型冬季体育赛事,意义非凡。《旅行与旅游世界》评论称,自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以来,哈尔滨承办此次亚冬会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亚洲冬季运动领域的领军者地位。随着国际访客数量的增加,亚冬会为哈尔滨提供了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绝佳平台,也促进了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旅游业发展。
2月3日,第九届亚冬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哈尔滨市进行。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游客倾向于延长旅行时间,深入探索中国北部的美景,这将极大地促进哈尔滨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旅游业和餐饮业发展。在亚洲范围内,多家航空公司的运输需求预计会有所增长,尤其是前往哈尔滨的航班预订量有望上升。
本届亚冬会的吉祥物是“滨滨”和“妮妮”,以东北虎为原型设计,名字合在一起寓意着“哈尔滨欢迎您”。无论是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还是在赛事场地周围,这对可爱的吉祥物无处不在,传递着这座城市的热情好客。
哈尔滨满怀热情地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向他们展示这座城市的友善与热情,公众对亚冬会的期待也在不断升温。
展望未来,《旅行与旅游世界》杂志认为,对众多旅行者来说,此次亚冬会无疑是个令人兴奋的机会。他们不仅能够现场感受冬季体育赛事的魅力,还能亲身体验中国北方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
对全球旅游业而言,这项赛事标志着体育竞技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开辟了新的发展前景,为行业长远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推动旅游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