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传出卸任消息的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似乎有了新职位——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对于这则消息,欧洲高层中的一些人显得出乎预料。
消息来自《南华早报》,报道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说法,欧盟当局已经收到了卢沙野的任命通知,标志着这位不久前离开法国的中国外交官,重返中欧外交第一线。
【卢沙野曾担任中国驻法国大使】
对于这件事情,有欧盟外交官将之称为“中国发出的不同寻常信号”,并发出疑问“你不得不好奇,为什么中方会选择在此时,给卢沙野安排这样一个位置?”
有欧洲人出现这种反应其实相当正常,因为在一众中国外交官中,卢沙野确实是一个特殊且显眼的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卢沙野大使的许多言论,在西方听来都相当刺耳。
他曾表示,中国不能再一味地韬光养晦了,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了一头“大象”,不可能再躲在树后面。而一个国家要想扩大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就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和多边事务。
【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卢沙野被赋予欧洲新职责】
就台湾问题,卢沙野之前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的“内战”还没有结束,台湾当局是中国版图中的一个叛乱政权。中国政府随时有权驱逐这个政权,把台湾的治理权拿回来。
在即将离任中国驻法大使前夕,他还表示,对于“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内涵,中国的理解与西方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中国的独立自主,是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同时,也充分尊重别人,这是“一体两面”。
然而法国、或者说西方则不同,他们在近代几百年的时间里,一直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因此他们习惯从上往下去俯视其他人。卢沙野希望法国人和欧洲人抱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心态,不要一厢情愿、只是一味考虑自己。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而在卢沙野的言论中,有关苏联前加盟共和国主权地位的说法,更是在欧洲掀起了轩然大波。
可以想象,对于不少欧洲人来说,他们估计是不太想再与这位曾经的中国驻法大使打交道的。而根据《南华早报》的说法,中方给卢沙野新安排的职务,还是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如果消息属实,中方此举释放的信号确实特殊。
要知道,这个职务是中方在2019年专门设立的,旨在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加强双方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如此,如今特殊的国际形势,更是为这个职务增添了新的意义。
在特朗普到处挥舞关税大棒的时候,产生危机感的欧洲正在主动拉近与中国的距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更是做出了,“中欧可以达成协议”“甚至可以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关系”的表态。这些言论释放的信号,与冯德莱恩此前对华鹰派的做法可谓是大相径庭。
【特朗普给欧洲带来了巨大挑战】
对于欧洲主动抛出的橄榄枝,中方当然乐意去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回应冯德莱恩的上述言论时表示,在当今时局下,中欧关系具有更大的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中方高度重视对欧关系,把欧洲视为多级世界中“重要和独立的一极”,希望欧盟成为中方能够信任的合作伙伴。
能很清楚地看到,对于中欧关系的调子,中方现在是起得非常高的。而中欧关系在近日出现进展的最主要原因,其实就是共同应对特朗普这个威胁。一个各方都同意的判断是,如果不给特朗普迎头痛击,他之后的行动只会越发猖獗。
因此,即便有的欧洲人对中国带有先天成见、习惯用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别人,但为了维护自身的实际利益,他们也只能与中国加强合作。
【欧洲现在不得不与中国加强合作】
话题回到中方给卢沙野安排新职务上来,一些欧洲人的反应其实相当有意思。在他们的预测里,中方会抓住机会,向欧洲发起“魅力攻势”。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些欧洲人觉得,中国会主动对欧洲放缓态度,以拉拢欧洲。具体到人事安排上,也应该是派出一些更加“温和”的外交官。
然而,卢沙野似乎不是欧盟设想中的那类人。
事实上,从这点也能看出,一些欧洲人确实习惯了“俯视”视角。近年来,中欧关系出现了不少波动,责任都在欧洲那边。在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在搞阵营对抗,欧洲就主动跟上,对中国进行围堵。特朗普带着他的“美国优先”回来了,要敲欧洲竹杠,欧洲就又想与中国加深关系。
说到底,一些欧洲人不好好反思为什么中欧关系此前会出现问题,反而对中方正常的人事安排说三道四,这种心态显然没有摆正。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是谁,是由中方决定的,欧洲要做的事情,是对接好工作,为中欧关系注入更多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