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shtan ,也称作“卡什坦”近程防空武器系统,是苏联海军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开发的一款舰载近防武器系统。舰艇防空的最后一道防线,专门用于拦截来袭的反舰导弹、低空飞行器以及其他威胁,是苏联防御思想的典型代表之一。
而且自苏联时期,他们对弹炮合一系统有独特的热情,陆军装备也是,设计思想源自苏联对近程防御需求的重视。导弹技术的发展,现代海战中的反舰导弹威胁不可同日而语,导弹可以以极高的速度和掠海飞行向发起攻击,苏联海军认为,单一的火炮或导弹系统难以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有效拦截来袭目标。因此,Kashtan系统的设计旨在通过将机炮与导弹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拦截成功的概率。设计思想似乎与北约两个路数。
两套30毫米AK-630M六管速射炮和八枚9M311导弹是其杀伤力的核心,提供了多层次的防御能力,AK-630M,每分钟5000发的击发,使其能够对抗近距离的高速目标。其最大射程可以达到4000米,但是实际上摧毁目标的距离通常在500米左右。在这么近的距离,能够摧毁反舰导弹,其残余动能也会对舰体天线阵面和人员造成杀伤。
9M311导弹则弥补了火炮的不足,为Kashtan系统提供了中距离防御能力,最大射程8千米,大大增加了系统的拦截距离。这些导弹具备自主导引和高效杀伤力,能够在数公里外击毁来袭目标。设计思路无疑是不错的。
系统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包括相控阵雷达、光电设备和热成像仪。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控周围环境,自动检测、识别和追踪威胁,并在必要时发起拦截。这些传感器与自动化火控系统的结合,使得Kashtan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快速反应,无需人为干预。自动化的设计极大地缩短了反应时间。
Kashtan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首次服役,最早装备于苏联海军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和“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当年看到这货,确实觉得很牛叉。
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Kashtan系统,并在后续的发展中对其进行了多次改进和升级。其中较为重要的是“Kashtan-M”改进型,它改进了雷达和光电设备,增强了导弹的打击能力,并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此外,Kashtan-M还增加了操作界面的人机工程学设计,使操作员能够更直观地控制系统。
海外市场,印度海军是其主要的国外用户之一,装备了Kashtan系统的印度海军“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显示了该系统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军事技术的不断进步,Kashtan系统逐渐显现出一些局限性。特别是在应对现代隐形导弹和无人机的威胁时,其传统的拦截手段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随着时间推移,不足之处,格外引人注意,卡什坦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较差,操作卡什坦系统需要5人,系统反应时间接近6.7秒,而美国“密集阵”系统则实现了搜索雷达、跟踪雷达和火炮三位一体,系统的全部作战功能由高速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操作,反应时间据说为3.7秒,操作人数也仅仅需要3人。
卡什坦系统的另一个问题是,它的导弹是无线电指令制导的,制导需要依赖系统本身,这使得它的多目标能力较差。其虽然配备了光学/电视跟踪系统,但是性能较差,在雨雾、暗夜等气象条件下效果不佳。
还有就是“卡什坦”系统由于集成8枚弹、32枚备弹、2门炮、2个雷达、光电组件、以及自动装弹等各种设备,这使得它的体积和重量都极其巨大,重量超过16吨,“密集阵”系统则全重只有6吨。或许,“卡什坦”一开始就应该当成近程防空导弹。“卡什坦”系统现在已经被“铠甲”系统取代。
公众号 晶陆001 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