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志传
台湾的政坛近几日,震动了两岸社会。大S的死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上各大新闻头条,刚刚开始的悲伤与悼念之潮,迅速被一种令人深感寒心的政治气息所替代。这不仅仅是一起新闻事件的简单报道,它折射出了当前台湾社会政治的病态,也暴露出民进党在选举操弄上的无底线与冷血。
大S的去世无疑让两岸民众痛惜,她在台湾娱乐圈的影响力毋庸置疑,曾是许多人心中的偶像。然而,在这场悲剧的背后,岛内的某些青鸟们——那些民进党的网军和绿营的政治侧翼,却将痛失一位娱乐圈巨星的新闻作为了他们攻击家族、炒作政治的工具。死者为大,这原本是最基本的人伦道理,却在台湾政治的极限操作下,完全被丢弃。
这些绿营分子并不关心大S的家属是否已经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痛苦,他们更在乎如何借此制造舆论热点,掩盖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罢免潮。这种“政治嗅觉”过于敏感,他们将每一次社会的痛苦都看作了政治棋局中的一枚棋子。而这一切,正是民进党治下“选举至上”政策的悲剧体现。
对于台湾来说,眼下的困境不仅仅是一个个政治丑闻的积累,更多的是民众日益深感到的政治空虚和社会裂痕。当前,台湾社会似乎已陷入无休止的选举和政治斗争之中,一场大罢免浪潮即将席卷全岛,民进党又怎能放过这一“无缝隙”操作的机会?
从全岛的大罢免来看,民进党完全是将选举工具化、政治玩味化。原本应该有的真诚治理与社会关怀被冷酷的选举拼杀所替代。民进党不是在为人民谋福利,而是在玩弄权力游戏,目的只是通过一场场选举和政治斗争为自己攫取利益。难怪大S死讯的新闻都能被这场丑陋的政治博弈吞噬,这背后无不透露出民进党政权在两岸关系、社会治理和民心把握上的巨大危机。
不难发现,民进党在一再走向极端的政治行为中,正展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政治空洞感。赖清德口口声声“团结”,但在两岸关系、内政改革等重要领域,却始终无法做出一项实质性建设。而民进党阵营内的混乱局面,也让“团结”的口号显得极其空洞。就连重要立法机构中的一些“疯狗”代表,如柯建铭,也被拉上了这场政治秀的舞台,成为民进党乱局中的一颗定时炸弹。任由这些有极大仇恨值的民意代表在台上口吐狂言,分裂社会,破坏团结,赖清德的政治操盘手法可谓是越来越令人无法理解。
与此同时,民进党与蓝营之间的政治角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制约,而是在一场又一场的大罢免过程中不断恶化,岛内的政治环境陷入了僵持与恶斗的漩涡。民众党虽然保持一定的立场,但在面临蓝绿两党在立法机构的无休止对抗下,也只能选择放任,甚至借此“分裂”局势来确保自身的政治利益。
如今,台湾的政治局势已经发展到极为复杂的地步。无论是民众党还是蓝绿阵营,各方都在为争取选举的主动权而相互拉锯。换句话说,民进党领导下的台湾,已经沦为一个为了选举而不断玩弄政治游戏的丛林,政治人物的利益至上已远远超越了社会的整体福祉。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台湾将不再是一个追求团结与发展的地方,而是成为了一个充满分裂与敌对的社会,人人都在为自己的权力与利益而争斗。
最为关键的是,台湾的选举政治已经失去了平衡,民进党利用政治操作的巧妙手段制造舆论分歧,通过大规模罢免潮控制政治格局。对于台湾的普通民众而言,这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他们不仅要面临永无休止的选举操作,还要在这些操作中丧失对政治本质的理解与判断力。
然而,台湾的政治不仅仅是岛内党派斗争那么简单,它还牵涉到两岸关系的微妙平衡。当前民进党利用台湾民众的仇恨值与选举动员做文章,但他们似乎已经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事实,两岸统一的时钟正在悄然倒计时。无论他们如何制造内乱,如何策划选举的巧妙伎俩,都无法改变大陆强大的经济与军事优势。两岸的对比,已经在无形中奠定了不可逆转的结果。
或许,对于那些还在沉迷于选举的台湾政治人物来说,真正的危机并不在眼前的选票,而是越来越迫近的历史审判。两岸关系的未来将取决于两岸民众的决心和认知,民进党的政治运作只能在眼前的政治局势中得到短期的胜利,但一旦历史的风云翻转,台湾就再也无法逃脱统一的结局。
不管怎样,台湾当前的政治局势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民进党政权似乎已经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它无力应对台湾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无法处理两岸关系的敏感矛盾。它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眼前的“选举游戏”玩得更加极端,试图通过选举操控和民众的仇恨情绪来获得政治利益。这种政治的狭隘视野注定了它无法为台湾的长远未来提供出路。
而对于大陆来说,台湾的未来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在两岸的力量对比愈加悬殊的情况下,台湾的动荡与分裂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事件。民进党再如何激烈操作,只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无声退场。台湾的未来,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成为历史的审判者和见证者。
这一切,已经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