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高峰,南京地铁10号线因为部分区间有地下水渗出,江心洲站至临江站上下行区间临时停运,导致很多朋友积压在绿博园站,人多到手机信号都不怎么好的地步。好在南京紧急安排了接驳公交,顺利解决了这次的突发情况,反应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部分导航软件也及时调整了线路信息,实际上因为江心洲站和临江站临时停运,导致现在的地铁10号线不得不分江南和江北,单独分段运行,丧失了过江功能。江南江北都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江北。



目前实际的运营是江北:雨山路站到万汇城站;江南:绿博园站到安德门站。一条完整的地铁10号线被切割成了江南江北两段小交路,而中间的过江段则采用公交接驳的方式串联。



江心洲也是这次受影响很大的板块,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地铁孤岛,当然这只是暂时的。

不过这次的事件确实也再次暴露了一些问题,当下南京过江地铁的密度依然较低,10号线临时停运直接导致七里河至五桥区域丧失了与江南高效公共交通的能力,假如江北地铁密度高一些,或江北各条过江地铁可以换乘,这次地铁10号线临时停运实际上并不会引起多大的影响。



但现实是一旦一条过江地铁出现问题,对应区域大家没有办法找到替代路线。一方面现有的3号线、10号线和S3号线相隔都太远,另一方面,江北地铁内部暂未成网。无法做到过江地铁资源之间的互助调剂。


上图:2月6号 早8点过江交通情况

受此影响,今天早上8点左右的过江拥堵情况更加严重了一些,尤其是长江五桥,拥堵长度基本是其他过江段的2-3倍,十分夸张。

另外或许也说明了非机动车道的重要性,比如桥北,如果地铁3号线出了点问题,很多朋友是可以通过骑电动自行车或自行车过江的(非机动车道也堵)。但其他沿江区域途径就比较单一了,并不具备非机动车过江的途径。

好消息是地铁4号线和地铁11号线都处于在建状态,恰恰属于增加密度和补全江北地铁成网的功能。

根据今年1月23号的消息,地铁4号线二期过江隧道“新征程号”盾构机顺利掘进至850环,每环2米,即1700米,掘进里程已经过半,这个消息还是很令人振奋的。


上图来源:南京地铁官网

地铁11号线的进度其实也非常快,截止去年12月,一期20个站点中,15个车站已经完成了主体结构,21条盾构隧道贯通。不过根据“萝铁杂谈”爆料,11号线或因为石塘车辆段征拆和长江大桥北站二期基坑进度不及预期的影响,实际通车时间或延迟到2027年,当然最终还是要以官方消息为准。

可见江北过江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只是实现这个基本还需要等到2026或2027年,而往后过江地铁的密度依然需要加强,尤其是地铁17号线和18号线,非常关键,对于江北的拉动非常直接。


江北规划地铁线局部(仅供参考)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觉得对于江北新区的发展大家大可放心,虽然目前的发展可能在某些朋友眼里低于预期,但总体而言不管是建设的深度、广度还是持续力方面,南京除了河西就只有江北了,况且江北不仅是南京的江北也是江苏的江北,某种程度上江北新区现在的规格相当于江苏的第14个地级市。



最近更是面向全省市优选领导队伍,可见不管是实际的规格,还是决策层的构建上,都给人信心十足的氛围,理论上江北的成功是必然的。



当然如果省市两级管理机构能果断从老城走出来是很多人乐于见到的事情。按照南京目前的发展趋势省市两级至少应该有一个迁到河西或者江北,一方面跳脱过去的框架,给人新气象之感,另一方面也非常直观的展现了南京拥江发展的决心,这对于提高信心还是很有帮助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