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凌晨,影院经理戴茜在自己的同行群里问了一句:“各位影院同仁们,你们还好吗?”即便是凌晨,500人的群仍然热闹着:“今天晚班绝对要累趴下”,“晚班经理在我旁边瘫倒”,“我靠着墙喘口气”,“嗓子根本说不出话了”,“凌晨4点下班”……不仅人“累麻了”,机器也快要顶不住,戴茜影院里的爆米花机坏了两次,平时一天里都不用爆两次,这个春节,爆米花机一刻也没停过。连保洁也忙不过来,有个客人把饮料撒了,戴茜自己拿个拖把去打扫。

可是大家都高兴,因为电影院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据国家电影局统计,从1月28日至2月4日的2025年春节档期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95.10亿,观影总人次1.87亿,总场次数346.8万场,平均票价50.8元,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和人次纪录。其中IMAX共收获3.8亿票房,也创下了春节档历史最高票房纪录。

作为春节档的最大功臣,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成为档期票房冠军,大盘占比超过50%,稳稳占据春节档的半壁江山。受此影响,2月5日开盘后影视股集体飘红,《哪吒2》背后出品发行公司光线传媒涨停。

《哪吒2》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名。根据猫眼专业版预测,其总票房将达到惊人的87亿,如果达到预期,《哪吒2》将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



为什么“哪吒”可以高开飙走?

谁能想到呢?在今年春节的电影院,找到了春运的感觉,人潮涌动,购票、检票的队伍蜿蜒曲折,电影院成了社交媒体上的过年一景。深影国际影城学院南路店市场总监李沪育为了看《哪吒2》起了大早去看早场,坐进影院,他也惊呆了,这样的时间上座率居然超过90%。2月2日,“河南一影院10分钟一场哪吒2”的话题登上热搜,这家河南鹤壁的电影院一天最多排了99场,高峰期5分钟一场。

这部导演饺子带着团队死磕5年拍出来的电影,光剧本创作就用了2年多,后期制作又3年,他给自己和整个团队提出的要求,几乎全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沪育觉得这样的电影获得观众的追捧一点都不稀奇,他自己看完也很感动,有笑有泪,“这么出色的成绩是他们应得的”。

深影国际影城学院南路店在北京数所大学集中的区域,春节并不是它最人流量最大的时间,但《哪吒2》黄金时间的上座率仍然在80%以上,有时可以达到90%甚至满座。从初三开始,李沪育就大幅度为《哪吒2》增加了排片,这无疑是全国大部分影院做出的选择,这让《哪吒2》从1月30日大年初二开始,单日票房连续3天突破8亿。让很多人感慨,无论给“哪吒”多少排片,似乎它都能吃下去。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晒出观影情况,有影院凌晨一点仍然挤满了看《哪吒2》的人。由于影片火爆,《哪吒2》官方众筹手办原本定了10万元目标,但现在已达到1207万元,完成率达到12070%。

戴茜非常佩服《哪吒2》对剧本的打磨,这是值得很多制作者好好思考的。“‘哪吒’最厉害的一点,就是它能打动你。虽然它讲了一个神仙或者说超级英雄的故事,但是一点都没有浮起来,而是始终稳稳扎根在地上,处处让我们看到自己,看到普通人的状态和感情。电影能抓住社会情绪,这很了不起。”戴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而确实有一些导演,“你感觉他好像没和你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和空间似的”。

知道人们在想什么,社会上发生了什么,似乎不是每一个创作者都能做到的事情。春节档前两名电影的导演饺子和陈思诚、戴墨无疑都做到了。

春节前,《哪吒2》主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动画总监王纪胜说过:“我从饺子导演身上学到的更最多的东西,是你要时不时的要站出来看我们的东西,不要一直陷进去。”执行制片人刘洋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饺子最喜欢说“要站在普通观众的角度看问题”,他希望所有的参与人员都能够从一个更高的视角,“不光是从一个艺术家角度或者不仅仅是关注我手上的文件。他觉得观众的视角是更高的视角,你要知道观众最在意的点是什么。”

在采访时,饺子说了好几次:“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认没认真,真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因为大家给予第一部如此的包容和馈赠,才让我们有机会做了《哪吒2》,这个机会必须珍惜,我们不敢飘,不敢作死。”

在意观众,不自嗨,戴茜觉得这是中生代导演身上宝贵的特质,也许因为年龄或者经历,他们不像一些功成名就的老导演那样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对于市场、社会思潮以及大众情感,他们更加同频共振。

面对《哪吒2》这样强劲的对手,《唐探1900》仍然获得24亿票房,守住了阵地。今年夏天在《解密》上映前,陈思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没有在创作时追过所谓热门话题,但他不否认,自己确实是一个关注当下的人,每天都看大量社会新闻,《消失的她》就是因为被一些社会新闻触动而产生的作品。“我就是观众,我做所有东西都是抱着普通观众的心情去看,我觉得不用过多地去仰视观众,但更不能俯视观众,你有没有颗平常心?有没有跟大家在一起?将心比心吧,这四个字特别重要。”陈思诚说。

这次春节档开启前,曾有电影召集一些业内举办放映会,戴茜也去了,作为电影工业链条最终端的影院从业者,她很了解观众,于是认认真真地写下了好几条给电影的修改和宣发建议,后来她发现,一条都没被采纳。她觉得有点遗憾,因为如今电影上映,最被观众诟病的几点和她当时提的建议完全吻合:“拍电影不是写书,电影毕竟是个大众艺术,希望有些创作者能听听观众的意见,听听和观众最贴近的同行的意见。” 戴茜说。

不是所有影片都适合春节档

大年初五一早,不少电影从业者都看到了《蛟龙行动》总制片人、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的一条朋友圈,他恳请影院经理们认真观看《蛟龙行动》,并为其增加有效场次,尤其是黄金场次。他认为,今年春节档有众多大片集中上映,反映出平时档期积累的制作规模仍显不足。《蛟龙行动》筹备了三年,若每年能有十部以上这样量级的大片,相信观众会持续涌入影院。

《蛟龙行动》据称投资10亿,该片也被誉为2024年中国市场投资最大的电影。但迄今为止,《蛟龙行动》以3亿票房在春节档的票房榜垫底,就连《熊出没-重启未来》也有5.38亿票房,它的排片也远不及领先影片,后续发力困难。从评论来看,观众认为电影制作认真但剧情、人物塑造、煽情场面和女性角色边缘化都引发争议。

一些看过影片的观众说,“蛟龙”有自己的特点,“紧张刺激”、"视效震撼”、“一部解构科普核潜艇的教科书”……可惜卖点并未拯救片子在预售点映阶段的颓势。

“《蛟龙行动》为什么不去国庆档?它多适合‘十一’,或者‘八一’,以它这样的体量、话题度,在那些档期里是没有人能顶得住的,它在春节档排片达不到10%,换个档期20%、30%毫无压力。”戴茜替“蛟龙”感到可惜。例如2024年国庆档,如果那时候上映,难道《蛟龙行动》会比《749局》的排片少吗?

国产电影的“档期依赖症”已经不是新问题,但档期迷信还是打不破,今年春节档来的几乎全是巨无霸,无论《蛟龙行动》《封神2》还是《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这些电影放在其他档期,对于其他片子来讲都是碾压之势,首日排片率最少三成,但大家还是扎堆春节档。“搞得初一排片最高才23.2%,最低的才7%。何必要在这个档期委屈自己?”戴茜忍不住问。

事实证明,2025春节档也没有逃过二八定律,《哪吒2》和《唐探1900》吸走了80%-90%票房。

根据猫眼专业版的统计,近五年春节档人均观影部数稳定在1.2以下,这就意味着,大档期绝大部分观众都是只看一部电影,观影意愿单一,于是赢家通吃,赚钱的非常赚,赔钱的也一定赔得惨。

“一共6部电影,偏偏一枝独秀,难道其他几个都不优秀吗?”李沪育觉得,春节后片方应该好好复盘,谁都不想看到投资那么大的影片折在这里。“毕竟去年电影大盘一直不是很强,今年春节这么火爆,大家都特别高兴,事实证明,观众没有抛弃电影院。”李沪育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而热闹之后,也许应该想想,观众支持什么样的电影,一个电影又该选择什么样的时机与观众见面。

(戴茜为化名)

作者:李静

编辑:杨时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