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中部的密苏里州因为多年前的新冠疫情,再次起诉中国,向中国索赔250亿美元,并且强调,不赔偿就会没收中国在美国的资产。
美国方面称,中国通过控制口罩的产能,使得其他国家面临严重的口罩短缺问题,从而对全球抗疫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构成了垄断罪。
问题是,疫情爆发已经过去好多年了,口罩这件事似乎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为什么美国依旧在对此问题进行指控?
这样的诉讼非常奇怪,口罩短缺问题是全球性问题,怎么就成了美国口中的,中国“责任”了呢?
美国这250亿美元的索赔,让人莫名其妙,从逻辑上来讲,美国这些指控根本没有站得住脚,疫情初期,全球都在争抢医疗物资,口罩作为基础的防护物资,是所有国家和地区都需要的。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当然会优先保证国内的防疫需求,同时在确保自身需求的基础上也在为其他国家提供帮助,而这其中就包括美国。
根据疫情期间的报道,中国向美国提供的抗疫医疗物资援助,超过66亿只口罩,近3.44亿双外科手套,以及4409万套防护服等等,多种在疫情期间至关重要的医疗物资。
还有在2020年4月11日,我国向蒙古国紧急援助了49万只口罩,在同年2月27日,我国驻韩大使馆,紧急筹备近2.5万个医用口罩,援助疫情严重的大邱市。
除了这些,还有多个国家都接收到了中国援助的医疗物资,可以说,中国通过增加生产,在满足自身需求之外,也确实满足了世界各地的需求,这怎么就变成了“垄断”行为呢?
对于美国发起的起诉,完全不合逻辑,两国没有引渡条款,想用美国法律来关中国公民都不存在,更不要说来对付中国政府了。
那么,为什么美国偏要在此时提出这样不合逻辑的指控呢?
首先就是一直存在争议的新冠疫情的溯源问题,特朗普不止一次的想把新冠疫情的责任强加在中国身上,然后索要赔偿。
在2021年时,特朗普甚至开出了60万亿美元的索赔,要知道根据美国财务部在2月4日最新的数据,联邦赤字总额大约为36.4万亿美元。
但是中国在疫情初期所采取的措施是全球范围内最为透明的,中国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提供了详细的疫情信息和病毒基因序列,支持全球科学家共同研究病毒特性。
即便在疫情爆发初期,许多国家还在对病毒的认识模糊不清时,中国已把自己掌握的信息无私地分享给全球。
可以说,中国的举动在全球抗疫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美国的指控,根本无法建立在这些事实之上。
反观美国尽显双标,一边拒绝国际方面对于其德特里克堡军事基地的调查,一边在仗着自己的国际话语权,往中国身上泼脏水。
而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这场诉讼,并非单纯的法律问题那么简单,它背后有着更复杂的政治考量。
从表面上看,美国是因为疫情而提出了巨额赔偿的要求,声称中国的“行为“导致了全球口罩市场的“垄断“,从而影响了其他国家的抗疫能力。
但仔细分析,背后却隐藏着美国想通过这一事件给中国施压的目的。
而不得不提的是特朗普政府一贯的反华姿态,从贸易战开始,到种种与中国相关的争执,特朗普政府一直在对中国进行政治上的打压。
面对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和舆论压力,特朗普急需找到一个“替罪羊”一个能把美国的困境和失败归咎于外部的对象,而中国显然成为了最合适的目标。
特别是疫情爆发后,美国的处理不当,是特朗普政绩上的一大败笔,疫情蔓延严重,社会各界的焦虑情绪越来越高。
这时候通过炒作“中国责任论”不仅能转移民众的不满,也能激起更强的反华情绪,迎合一部分极端民众的想法。
美国政府的这一策略,其实是“法律+舆论”的双重手段,美国通过法律诉讼指控中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在国际舆论中建立一种“合法性”。
如果美国能够通过这种诉讼迫使中国做出某些妥协或让步,那就等于为美国争取到了更大的战略优势。
而面对美国的不断挑衅,我们的应对策略应当保持冷静与理性,坚定自己的发展道路,不因外界压力而动摇。
美国的这些行为,其实是对中国崛起的一种挑战,尤其是在全球经济、科技和军事领域中,中国已逐渐成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这点在最近中美两国在关税和制裁上的较量就能看出来,特朗普因“芬太尼问题”对中国商品增加了10%的关税,而我国则对美国的农业机械以及大排量汽车,增加了15%和10%的关税。
面对来自美国的“战略讹诈”,通过合适的渠道进行反击,比如在外交层面,通过国际组织与多边平台,进行声音表达,捍卫自身的利益。
同时,继续加强与其他大国的合作,避免单一国家的压力对中国形成制约。
虽然中国的军力已经在某些领域具备了相当的优势,比如我国的六代机以及在珠海航展上所展现出的军事武器,在局部上实现了对美国的领先。
但为了避免在某些关键问题上陷入被动,还是要增加现代化武器的占比。
特朗普想要美国再次伟大,但最近一切的所作所为还是因为对自身霸权衰退所带来的焦虑,他们认为中国是美国霸权最大的挑战者,所以在打压中国发展上十分激进。
但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愿意屈居于美国霸权之下,随着美国的影响力不断的下降,美式霸权迟早会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