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稳则大局稳。春节假期过后,返城返岗,是就业工作最重要的“关键词”。记者了解到,近日,多个务工人员目的地省份联合铁路部门开通“返岗专列”,保障务工人员顺利返岗。同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服务的比例也在提高。
一些地方还在家门口设置“临工驿站”,把招聘会开到社区;并在人员集中的广场、超市等场所,开展零工招聘专项服务活动。
在中央层面,人社部、财政部提前谋划今年的就业工作。“春节前后是农民工换岗求职高峰期。我们已部署在全国开展2025年春风行动,集中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介绍。
从家门口到厂门口,多地开通“返岗专列”
连日来,多地开通“返岗专列”,保障务工人员顺利返岗。
在广西,近500名来自广西隆安、上林、马山三县的务工人员乘坐“返岗专列”于正月初六到达深圳北站。出站后,接站人员立即上前迎接,引导大家乘坐返岗巴士,还给每人送上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坚果礼盒,祝大伙儿“开工大吉”。
近年来,深圳市人社部门协调铁路部门把握春节期间返岗复工、外出务工最大人流的节点,开设“点对点”的“直返高铁”,还趁势推出30多条就业补贴政策、41场“小而精”专场招聘、400多家优质招工企业及超2万个“新鲜出炉”就业岗位等组合拳,为务工人员提供“出家门、上车门、进企门”一站式无缝对接服务。
作为最大的务工人员外出求职目的地,广东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计划在春节后组织返岗专列约20趟,帮助务工人员便捷入粤返岗。
公开报道显示,粤桂两地人社部门已连续多年通过省(区)、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定期收集发布广东企业优质岗位信息、联合举办粤桂协作专场招聘会、组织开展“点对点”送工,促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增收。今年一季度,广西人社部门计划举办专场招聘会1000场以上,发布200多万个就业岗位,开行专车专列1000车次以上。
在福建,从2月2日起,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福建省劳动就业服务局,将从云南昆明、贵州贵阳、宁夏固原、甘肃定西、湖南郴州等5个方向,安排4架次专机、1趟专列、12辆次包车,“点对点”包机包列包车输转省外劳务协作基地务工人员返岗就业,着力推动企业发展、稳岗就业、民生保障“同频共振”。
春节后,福州市人社部门还将出台今年一季度稳工促生产政策措施,从发放一次性稳定就业奖补、一次性用工服务奖补、一次性扩岗补助、搭建求职用工对接平台等多方面,支持企业稳定生产、保障企业用工;计划在全市范围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招聘300场,为用工企业与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匹配对接提供“不打烊”服务保障;从2月5日起,派出工作队,组织重点用工企业、人力资源机构,分5条线路赴云南、贵州、湖北、陕西等中西部地区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推介宣传福州用工企业岗位信息、招工引才政策。
另外,教育部数据显示,目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服务的比例超过95%。
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招聘会开到社区
广州市荔湾区新型零工市场近日面向劳动者开展了免费的儿童辅食制作培训。在5天的培训里,有意愿报名参加的劳动者可以学习到市场分析、新媒体营销等相关内容。
这样的举措源于广州市荔湾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举办的“就业帮扶 真情相助”就业援助月活动。活动现场安排已就业群体分享自己的就业案例,并由工作人员解读就业补贴相关政策,同时举办现场招聘会,进行一对一就业服务。
目前,以灵活就业人员为代表的零工群体规模庞大,撑起了零工经济新业态。根据人社部发布的信息,去年,人社部门着力推进就业公共服务下沉基层,建设了一批“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各地建成省级集中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共有253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就业在线”平台,2024年发布就业岗位1.08亿个。
除了在“家门口”提供临工就业服务,一些地方还把招聘会开到了社区。山东省德州市广川岔河社区近日举办迎新春·社区就业“微”服务系列活动暨就业援助月社区招聘会。据报道,德州市级传统手缝纫技艺传承人、瑜芳阁布艺工作室负责人王晓瑜在现场招收“手缝纫工”。
岔河社区辖6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1.4万余人。此次举办的就业援助月社区招聘会,提供餐饮服务、市场销售、物流贸易、设计创意等500余个岗位。
据德州市人社局就业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人社部门在社区常态化组织开展招聘会,在人员集中的广场、超市等场所,开展零工招聘专项服务活动,希望能在家门口通过‘微平台’实现‘微就业’,以社区‘微力量’服务就业‘大民生’。”
据悉,目前,德州市人社部门还探索开展“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融合试点工作,将社区就业驿站和线上就业服务结合起来,多措并举促就业。
提前谋划就业工作,人社、财政等部门明确政策
记者注意到,早在春节前夕,多地就专门针对2025开年稳就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提前为节后返岗及相关就业工作做准备。
“聚焦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也在开展。往年‘就业援助月’都是在元旦前后启动,今年提前到2024年12月中旬开始。”陈勇嘉说。
浙江省已启动2025年“春风行动”,将持续至3月中旬,全省预计举办线下招聘活动1000场以上。同时,人社部门将在互联网平台开展云招聘、直播带岗等线上招聘活动,多渠道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助力劳动者好就业、就好业。
约1.9亿户经营主体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基石,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创业,是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关键。去年,我国延续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吸纳就业。2024年前三季度,仅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和稳岗返还两项政策,就向企业释放政策红利超过1500亿元。
据公开报道,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林泽昌表示,财政部将在稳就业方面继续加强投入保障,确保稳岗促就业政策“不退坡”。下一步,将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一次性扩岗补助等稳岗扩岗政策,持续减轻企业经营成本;同时还将推出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举措。
此外,财政部门还将积极用好创业担保贷款奖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等政策工具,引导银行贷款等向小微企业倾斜,更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提升吸纳就业的能力。
为青年拓展岗位是重中之重。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据人社部介绍,各地人社部门将开发更多可以发挥毕业生专长的就业岗位,加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社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城乡基层岗位归集发布制度,促进青年多渠道就业创业。
如陕西实施2025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和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要求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为毕业生拓展更多适合岗位。四川则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就业领域改革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就业容量,增加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岗位,挖掘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潜力。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