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

一条名为

#云南小孩为什么多一项背诵内容#

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引发网友关注


“头戴帽子的、穿裙子的,有毒!”云南有超过900种野生食用菌。当地人大多能在险与鲜之间自如切换。“识菌辨毒”是云南人的必备技能,小朋友也能脱口而出“鉴毒口诀”。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网友纷纷表示

“别问,问就是七彩祥云的魔法” “不介意背一下的,捡菌子还是要慎重,体验是很好玩,不懂是真要命” “在云南很切合实际,所以也挺实用的” “建议全国推广”

云南小孩为什么多一项背诵内容?

小编找到了下面这些原因

大家一起来探讨吧

1、云南菌子多

作为地球亿万年进化和筛选后遗落于自然界的物种精灵,野生菌一直处于人类食材“金字塔”之冠。得天独厚的复杂地形地貌、多样的森林类型、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是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云南成为了几乎没有不产野生菌的地方。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资料显示——

云南是全球野生菌品种和数量较多的地区,目前云南省有野生菌共124科599属2753种; 世界已知野生食用菌2500余种,云南有900余种,约占全球种类的36%,占我国食用菌物种数的90%; 云南是全国野生菌自然产量和贸易量最大的省份,也是世界野生菌贸易的主要出产地,占世界野生菌的40%,占全国野生菌的80%; 野生菌年均蕴藏量50万吨左右,几乎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 有207种常见野生食用菌在市场交易; 野生菌出菌时间长,全年均有新鲜野生菌上市交易,6月至11月为主产期,种类以滇南最多,产量以滇中及滇西北最大; ……


▲开屏新闻资料图

云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云南产菌,楚雄尤多;楚雄多菌,精在南华。”

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地处滇中腹地,林地面积广阔,森林类型多样,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孕育出丰富的野生菌资源。“世界四大名菌”和“中国十大名菌”在南华均有分布,其中松茸、牛肝菌因质优量大、富含营养,远销欧美、日、韩等地。


▲开屏新闻资料图

在南华县1021种野生菌中,可食用菌354种,有毒菌91种,药用菌81种,495种的食药性有待验证。南华野生菌物种数占全省已知种的37.1%,野生食用菌种数占全省已知种的39.7%,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之乡”

2、云南菌子好吃

区分一个人是不是云南人,就看他们把菌读作“jun”(菌)还是“jier”(菌儿)。在云南人看来,只有野生的、无法人工种植的蘑菇,才有资格称为“jier”(菌儿)。

生活在人类食材链顶端的云南人,对野生菌有超乎寻常的迷恋。那些远离家乡的云南人,在“菌临天下”的季节也总是会说:“太想菌了。”


▲开屏新闻资料图

无骨有皮的鸡枞,松树下冒出来像黑珊瑚的干巴菌,“餐桌上的钻石”黑松露,贵气的松茸,娇气的羊肚菌、霸气的虎掌菌……菌,是任何一个云南人讨论美食都不能缺少的内容。

“野生食用菌对生长条件非常挑剔。”云南省旅游饭店暨餐饮行业协会联合创会会长杨艾军说,每个成熟的菌菇,都是一点点把森林的味道汲取在内,食之带着奇异的肉感,闻起来又不输香料的味道,与各种食物搭配能给人惊喜。


▲开屏新闻资料图

说起吃野生菌,首当其冲的就是火锅,将从深山采来的各类野生菌放在鸡汤中煮熟,打个蘸水(云南人吃火锅必备,就是入口之前将食物先过一下调料),别提多美味了。再喝一口野生菌鸡汤,鲜美可口,让人难忘。

干炒则是云南人最常见的做法,大火爆炒,将水分彻底消灭,独留下野生菌的鲜香。牛肝菌、干巴菌、青头菌是常见的“炒菌儿”。


▲开屏新闻资料图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被誉为“菌中之王”的松茸,是极少数可以生吃的野生菌之一。只需要简单地洗净、切片,蘸酱油和芥末吃,就能体现出食物最原本的醇甘。


▲开屏新闻资料图

为了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这份鲜美,云南人还研究出了一种能最大限度保存野生菌的方式——油炸。鸡枞就是最适合油炸的菌类之一,炭火和植物油的相遇,不仅能保留住鸡枞的鲜甜,还能大大延长可食用的时间。


▲开屏新闻资料图

野生菌有多好吃?“吃货”汪曾祺对此深有体会,在散文《昆明的雨》中,他这样写道: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

3、捡菌乐趣多

不只是吃,野生菌采摘、过野生菌节也成为暑期云南旅游业的新亮点,带动了消费的增长。

“走,克捡菌子!”一语道出云南限定的仪式感。这句“捡菌子”如云南山间的清风,带着一股子泥土与山林的气息,撩拨着每一个云南人的心弦和舌尖,也让全国各地的游客心动不已,感受最具时令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开屏新闻资料图

“在雪山下跟随专业领队去森林捡菌子,一路途经山涧溪流、草原、牧场、森林,学习区分可食用和有毒菌子,捡了一大筐!”2024年暑期,来自广东的网友babygo近日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家人在云南丽江旅途中的捡菌体验。

“7月—9月的云南是捡菌子的黄金时节,这次选择带娃去哈巴兰花坪徒步加露营。”5天4晚的行程中,徒步捡菌子的体验环节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非常独特的体验感,“早上从哈巴村出发,穿梭在森林里溯溪而上,一路上有好多菌子,捡不完、根本捡不完,这种原生态的快乐不去还真体会不到!”


▲开屏新闻资料图

近年来,去云南采菌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把采菌子列为云南必玩行程,加入到“采菌大军”中。游客们在当地向导的组织下走进山林,捡菌识菌,一个个化身“采蘑菇的小姑娘”,沉浸式享受山林野趣。


▲开屏新闻资料图

携程数据显示,2024年7月以来,国内游客前往云南的预订订单量环比上月增长超30%,采菌相关产品订单环比上月增长超6倍。“目前推出的采菌子产品多以一日游为主,有些景区根据当地特点,推出‘采菌+旅游’的丰富形式。”携程集团区域政务总经理张大伟介绍,“从供给的情况来看,一日游的产品涉及到的采菌行程比较多,部分的商家会在周边徒步或者登山、踏青的产品中,加入采菌游的行程。比如丽江拉市海,采菌+骑马;腾冲高黎贡山徒步+采菌,这类产品整体较受欢迎。”

但同时张大伟也建议,采摘菌子有一定风险,游客不要自行采摘或烹饪,建议选择正规旅行团的正规导游或专业人士确保安全问题。


▲开屏新闻资料图

可以预见,在人们愈发注重个性化、体验式旅游的时代背景下,发展“采菌游”市场空间充裕,“采菌游”有望成为云南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4、“云菌”香飘世界

松茸、鸡枞、干巴菌、黄牛肝、青头菌、见手青、奶浆菌……一朵小小的菌子,是云南灵山秀水孕育出的奇珍,被大自然赋予鲜美滋味的同时,一步步“走出”深山,“链”起产业集群,“串”起致富之路,从山间到餐桌打造舌尖上的百亿产业。


▲开屏新闻资料图

目前,昆明已成为全国野生菌的交易集散中心,国内产区的野生菌到了云南能卖出更高的价格,每年四川、西藏、贵州、陕西、广西、湖南、湖北等地都有一定数量的野生菌在云南交易。

《昆明市食用菌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将昆明打造成“国际野生食用菌贸易中心”“栽培食用菌南亚东南亚贸易中心”和“云南高原特色食用菌生产示范区”。到2025年,昆明市野生菌产量将突破20万吨,农业产值200亿元,综合产值达500亿元以上,其中野生菌7万吨,农业产值160亿元,综合产值420亿元;栽培食用菌面积2万亩(亿棒),产量12万吨,农业产值40亿元,综合产值80亿元。


▲开屏新闻资料图

目前数据显示,云南野生菌近万吨的种类有2-3个,大宗品种有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鸡油菌、块菌、干巴菌、奶浆菌等。全省食用菌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荷兰、日本、泰国、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1万吨左右,创汇近1亿美元,仅次于烟草、咖啡和蔬菜,是云南重要的林下经济产业。

据统计,2023年云南省野生食用菌总产量超39万吨,产值超295亿元。除适合当季品尝的鲜品外,云南野生菌还被加工成干片、即食片、野生菌酒、野生菌茶以及各类菌酱等。


▲开屏新闻资料图

如今,云南已经在昆明、楚雄、大理、丽江、曲靖、昭通、玉溪、保山、普洱、文山等地建设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方便食品、调味品、保健品、日化品等食用菌产品生产线,开展野生菌加工,显著提高野生菌附加值,让这些产自云南大山深处的菌子,完成漂洋过海的旅程,这条路任重道远,却也前途光明!

“世界野生菌看中国,中国野生菌看云南”。今天,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NO.1的云南野生菌产业,一次次“破圈”,正逐步探寻可持续保护利用的前提下,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打造舌尖上“有滋有味”的百亿级产业。


▲开屏新闻资料图

从“红伞伞白杆杆”到“菇勇者”

云南菌子几乎每年都会占领一次热搜榜

云南小孩背诵的“鉴毒口诀”

更像是一种“凡尔赛”

体现着人们与菌子的“双向奔赴”

毕竟云南人对菌子的热爱

是刻在骨子里的!

开屏新闻记者 猫恩泊 整理报道

部分内容综合自央视新闻、云南网、央广网、中国青年报、新华社、新浪微博、网友评论等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