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在战时能沿着敌国的海岸线将火力投送到它的本土,所以海军要能远洋,有跑到别国家门口的能力,才有存在的意义。

但现代海军是一个高度依赖工业化的军种,中国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才算完成了初步的工业化。到80年代的时候,工业水平在国际上才算达到二流水平,所以中国海军首次“出远门”,也是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完成。



并且此次海军“出远门”也不算尽善尽美,在期间军舰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甚至连军舰的雷达天线都失踪了……

首次出访之前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随着中国逐渐扩大与世界的交流,其它国家海军访问中国的次数变多,中国那时候就认真思考过海军出访的问题。

我们也很想让海军出访,但最后海军的首次出访时间还是推迟到了1985年。



中国海军出国访问(并非首次)

原因无它,就是当时没有能力。

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这段时间,中国1000吨以上排水量的主力军舰加起来才10多艘。

大家都知道北洋舰队吧,在北洋舰队中有一艘叫“平远”号的近海防御铁甲舰,满载排水量是2600吨左右。



“平远”号近海防御铁甲舰

这艘军舰的服役时间是1890年,那么大家知道新中国打破“平远”号排水量的记录是哪一年吗?答案是1972年,隔了快80年了。

1972年时中国051型驱逐舰的首舰济南舰服役,该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超过了3000吨,这才打破了“平远”号的历史记录。



051型驱逐舰首舰济南舰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1970年之前海军是个什么水平了,我国海军当时根本没有远航能力,就连贺龙元帅都很无奈的表示:

“怎么出访?驾个小艇到外国去访问?”

但正如我们上边说的,海军的存在意义之一就是远航,所以中国海军是一定要走出去的。

到051型驱逐舰服役后,我国才有了拿得出手的军舰,于是从80年代初我国开始认真筹划中国海军首次出国访问的事情。



051型驱逐舰首舰济南舰

恰好1983年的时候巴基斯坦海军访问了中国,并邀请中国回访,于是国家在1984年做出决定,中国海军要进行一次出国访问,首次访问目的地就是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这3个友好国家。

经过多部门讨论,最终确定了中国海军首次出访时间是1985年11月到1986年1月之间。

做足准备工作

在确定计划后,中国海军立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

海军要进行出访,首先至少要有一艘拿得出手的军舰,那么当时中国最先进的051型驱逐舰就被选为了出访的“旗舰”。



其次要有一艘补给舰。因为051型驱逐舰自己没有足够的远洋能力,所以需要一艘补给舰补给燃油和其它物资。

当时最符合条件的军舰,就是051型驱逐舰合肥号和综合补给舰“丰仓”号(X615舰)。

当时这2艘军舰刚好完成了修整,正好停泊在上海吴淞港内,随时可以出发。于是中国首次出访外国的军舰,就选定为了这2艘军舰组成的舰队。



首次外出访问的中国舰队

这2艘军舰在接收到出访命令后,也开始了自己的准备。

要出海访问,这一去至少要几个月时间。于是在出访前这2艘军舰准备了足够舰上约500名官兵吃半年的食物。

此外军舰长期的远航生活枯燥又乏味,海上环境恶劣。为了尽可能的提升船员们生活水平,2艘军舰还进行了一些改装,换了一些新的生活设备和“家具”,并且舰艇船员们还都发了新的军装。



中国海军船员

出访中的插曲

1985年11月16日,中国舰队正式从港口出发。但是因为首次出航没有经验,没有提前判断水文和气象环境,所以舰队在刚出港口的时候就遇到了大风和涨潮,导致舰队被堵在了距离港口不远处的吴淞口。

到18号舰队正式离开吴淞口,朝着南海前进。这期间中国海军舰队先后遇到了苏联轮船和美国舰队。

起先中国舰队海军船员在刷甲板的时候,发现不远处有一艘没有挂任何旗帜的轮船,于是解放军船员们礼貌性的向对方挥手致意。



美国航母甲板清洗

结果这艘轮船很快升起了苏联的国旗,这些战士们立马紧张起来,马上向上边通报。

当时中国和苏联的关系还比较紧张,所以在对方升起苏联国旗后,解放军战士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做其它的友好动作,而是向上通报。

不过幸运的是对方升国旗只是对我方致意,双方并没有出现什么冲突,所以这起“小意外”毫无波澜的渡过了。



向来往船只挥手致意是海上礼仪(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于遇到美国舰队,这倒是提前约好的事情。

当时正处于中美“蜜月期”,所以在中国海军首次出访前,上级部门还联系了美国方面,决定来一次“中美海军官兵互相登陆对方舰队访问”。

所以在中国舰队进入南海后,3艘隶属于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军舰和中国舰队汇合了。不过因为当时风浪太大,中美双方并没有完成互相登陆军舰访问,只是船员们在军舰上摆出队形互相敬礼。



中美海军互访(图为1989年美国海军访问中国上海)

到差不多1985年12月,中国舰队完成了对3个国家的访问开始返航。到1986年1月左右,中国舰队进入马六甲海峡的时候,突然遇到了11级的大风。



中国海军首次进入印度洋纪念

11级大风引起了10米高的巨浪,这对排水量只有3000吨的051型驱逐舰来说相当危险。

面对闲情,舰队指挥官果断下令让“丰仓”号补给舰给合肥号驱逐舰补充燃油,以提升合肥号的重量,降低其重心,克服此次险情。



军舰遇到风暴(图片来源网络)

这次补给任务也是中国首次实现海上油水补给,船员们顶着被海浪吹进海里的风险,完成了这次的危险任务。

到1986年1月19日,这支舰队终于回到了中国海南榆林港,完成了这首次出国访问。



完成访问回港的合肥号军舰

回港后技术人员马上对军舰进行了检查,发现在经历了“马六甲海峡飓风”后,合肥号驱逐舰的甲板、烟囱上出现了9道裂缝,最长的一道裂缝长达3米。

并且桅杆上的雷达天线也被大风刮掉了,可见当时的凶险。



新时代的中国海军

可凶险归凶险,装备落后也确实是落后,自那以后,中国海军更加奋发图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如今的中国海军已经成了一支具备全球航行、全球打击的超级海上力量

信息来源:
【1】中共党史出版社·《【百年潮】刘华清与海军首次出访(节选)》
【2】大众日报数字报·《狂风巨浪 难阻远航 ———亲历新中国海军首次出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