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获得了一次短暂体验奥之心OM-3的机会,拿着它去拍了下上海博物馆的古埃及文明大展。简单谈一下我对新机的看法吧:


1、毫无疑问,奥之心OM-3在颜值上是有说服力的。尽管我觉得如果它的体型能够再小巧一些(宽度接近OM-5),材质用料上的感觉能再接近PEN-F一些,那它肯定是当之无愧的颜值冠军。但即使是现在这个样貌,搭配新出的两款F1.8定焦镜头的组合,拿去和富士X-T5、尼康Zf这样的对手唱对台戏也是够格的。

当然了,我觉得“复古”也不必完全拘泥于原始设计:比如胶片时代把开/关机的拨盘放在机顶左侧可能是出于机内布局的考虑,而新机其实可以把它挪动到右手这边来么——这样我就能够快速地单手完成“开机-拍摄”操作了,而现在我却不得不依旧双手持机;




2、从性能角度来看,新机确实和OM-1的差异不大,基本可以看做是一台换用了复古机身的OM-1并加入PEN-F的色彩转盘设计。从最终成像来看,确实也是相同的(分辨率、色彩、光影层次、高感画质等等)。

其实对我而言,它的某些特性比如优秀的连拍和对焦性能甚至是有些“过剩”的(我的日常拍摄其实用不到如此高规格)。与此同时,奥之心OM-3依旧还在用那块2000万像素的背照堆栈式Live MOS(虽有手持高分辨率模式加持),却让我觉得不满足——如果Live MOS能再提升一点像素,拉开M43相机与手机拍照的差异就好了;




3、当然,当习惯手机拍照的我再次用回相机,奥之心OM-3依旧能带给我那种熟悉的“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仅是因为相机本身的握持手感和丰富机能,也包括TruePixX处理器带来的影像处理效果。

它不会带给我过分的HDR效果(包括故意压暗亮部,过分提高暗部细节),不会出现带破绽的景深虚化,不会担心对焦点跑到误闯入画面的路人脸上...在我按下快门那一刹之前,我已经知道将会获得怎样的影像效果;




4、通过机身前部的拨盘可以让我在彩色Color和黑白Mono中快速切换,且每种色彩配置中都有多种预设,也允许用户进行更为细致的微调。这无疑是奥之心OM-3吸引人的重要卖点。由于我目前拍摄扫街、纪实类的人文照片比较多,因此对于这个拨盘还是比较偏爱的。

不过,由于目前机身内的几种预设都是对传统胶片风格的独立模仿,而它们与从奥巴沿袭下来的ART艺术滤镜并不能混用,这一点多少让我“因为选择太多而陷入纠结”。但是,这种“纠结”感,实际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是一种乐趣;




5、我对两枚新的F1.8定焦镜头(17mm和25mm)印象不错,当然我在拍博物馆时更多使用的是25mm那支(等效50mm,可以拍摄一些特写)。它们结构紧凑,对焦迅捷,成像锐利(无论是原生的2000w像素还是5000w像素的手持高解析模式),焦外柔美,用来配奥之心OM-3都显得很“搭”。目前我还不清楚它们的定价,如果不是很贵的话,随便哪个拿来做挂机头的话都很讨人喜欢。




更多实拍样张已经上传网盘。老规矩:所有图片请不要做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出处。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5rHkr1osc_65_AP8arJJZA?pwd=d117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