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Eva

春节档那部IP出名、武侠题材的电影,据说口碑扑街,烂穿地心。

一点都不感到意外。有瓜友猜测,导演估计也是想赚点奶粉钱,不寒碜。老怪变老父,“父之大者,为幼儿为幼儿之母”嘛。

真正觉得惆怅的是,武侠影视、武侠文化何以衰颓至此。

稍微想了下,主要有这几点原因:

一、打戏不行。

什么叫武侠片?就是强调“武”与“侠”。如果连最基本的“武”都做不到,人民群众怎么可能买账。

现在太多所谓“憋大招”的迷惑画面,演员只会摆摆花架子,放放嘴炮。双方用中二日漫式样的冲击波轰来轰去,而防御就是面前莫名其妙竖起了气功墙。什么都是假的、疲软的,只有可怜的后期特效制作人员的付出,大抵是真的。

看着那些慢动作又慢动作旋转跳跃定格摆pose,影楼风的衣袖与裙摆飘动如拙劣的舞蹈,硬核观众实在很想冲进荧屏化身灭霸,甩出亿个大嘴巴子。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下是垃圾分类,以前是神仙打架,并且打得各有千秋,风格鲜明,意气纵横:

李连杰一脸英气,笑到最后的正直邻家大哥形象很适合他;


成龙诙谐幽默,具有搞笑天赋,手边恰好有什么道具,能立马抄起当武器使用;



赵文卓浓眉大眼,“大威天龙”的硬净刚猛斩妖除魔之余,亦不乏鬼畜效果;



(前战狼时代)的吴京既可清秀也可暴戾,兼容性极强……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犹记当年,香港有龙虎武师,元家班、洪家班、成家班、袁家班、刘家班……


你见过身手如此灵活的胖子么


他是包租公,也是西装暴徒


作为洪金宝的武替从悬崖往下跳,钱嘉乐是也


曹公公比叶问有意思,嘿嘿嘿

大陆有一代宗师。比如千禧年初造型杀马特、场景五毛、显得小众的《侠客行》《连城诀》等剧集里,赫然出现了吴樾和于承惠的身影。



只要两两对决,观众就心花怒放。瞅瞅人家老爷子,腰板挺直,踢腿有力。那一套弓步直刺、提膝平斩、回身下攻,配上节奏得当的运镜,引起极度舒适。

影视剧后期制作尚不发达的时代,真刀真枪真功夫,让我们对书中描绘的武侠世界有了直观的认识。不是说黑科技不好,黑科技应该锦上添花,而非无中生有、粉饰太平。

从前优秀的武打戏,带领向往的人跟着一统江湖;眼下大多数全靠么得感情黑科技堆砌和粉丝无脑吹的“武打戏”,纯属一桶糨糊坑人呐。

二、演员不行。

如果深挖中心思想的话,那么武侠的“侠”字,是更高的立意。可惜,现在具有“侠气”的演员,越来越少。

什么是“侠气”呢?

敢任人所不能任,甚至不惜站在权力的对立面,游离于秩序之外,摆脱待命刀俎的窘境。同时,胸怀悲悯,识得乾坤之大,犹怜草木青青。

所以“侠”是以武犯禁,是人格的独立与不断的完满。如果剧集里都是些两眼无神显肾亏、搔首弄姿脂粉客、离开滤镜活不了的货色,如何说服观众这是“大侠”?

江湖险恶,有人还热衷于玩“扮家家酒”,巨婴冒充成人,欺骗另一群冒充成人的巨婴。

文化素养与人生阅历的不足,终于戕害了曾经的侠客的形象。

三、时代和市场。

其实金、古、梁的武侠小说也是爽文,但靠着同行衬托,前辈们爽得的确高级。反观现在一坨坨玄幻修真、星际争霸的网文,你能品出个什么东西来?不错,“低武”进化成“高武”,似乎爽上加爽了,可数值上的通货膨胀与小瘪三逆袭的痛快,也就差不多维持一根烟的时间,最后剩下的,还是无尽的空虚无聊。

知道新时代的新人们需要发泄,所以传统武侠的没落,或许是难以避免的。基础受众逐年递减,高峰又难以逾越,仍旧在专心创作传统武侠作品的,简直能称上一声孤勇者。

不过,若市场不给反馈,一腔孤勇,便是付诸东流。

那么武侠真的死了吗?如果突然有部作品横空出世,质量过硬、营销到位、年轻人肯助攻,武侠文化有没有可能起死回生?

希望好像也是有的。至少,目前一些国产游戏作品里,倒依稀窥见主创团队的热血与“私心”。

说起来,复兴武侠文化这件事,本身就是很武侠精神的。


草台班子自制,盼君同乐

枪挑塞外雪,剑枕天山月。刀劈千江水,闲来饮一杯。

愿浊流滚滚,你我不变。纵然本是无名少年,却击鼓奏乐,为蝼蚁慷慨高歌;用赤手空拳,扫尽人间不平怨念;随看客指点,我自逍遥无边。



断网断电断油能彻底端掉妙瓦底吗?

突发!瑞典发生“史上最严重”枪击案,凶手自杀,11人在校园丧生……

良医 | 上ECMO就能救她吗?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