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络平台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已超越《长津湖》票房,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



昨日,@电影你好李焕英 发图祝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票房创新高:“看!我们的孩子都有出息!”





贾玲也发文祝贺:恭喜小哪吒@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继续带着爱和勇气向前闯吧!



今天,吴京也发文为哪吒加油:小哪吒,冲!冲!冲!



登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

“哪吒”身上刻有当代的精神烙印 | 影评

4.80亿元、6.18亿元、7.31亿元、8.12亿元……整个春节档期间,《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单日票房和总票房一路走高。或许正是被一再出现在新闻中的这些亮眼数据所吸引,很多观众才走进电影院,从而也参与了这一场票房与口碑的堆高游戏。



《哪吒之魔童闹海》最初的票房或许主要来自这一IP的忠实影迷以及对国产动画有情怀的观众,而在后续的走高中,口碑的推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动画的质感,还是故事的立意,《哪吒之魔童闹海》都值得一看。

2019年夏天,《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表现惊艳。这部电影呈现了一个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却又与众不同的哪吒。由于其他影视作品的演绎,人们已经习惯了哪吒的神仙形象,但是电影呈现了其“魔”的那一面,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哪吒的英雄成长线。而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则充分说明“哪吒”已经是一个成功的IP,而导演饺子也建立了一个以“魔丸”哪吒与“灵珠”敖丙为主线的神魔宇宙。一定有很多观众在看完《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彩蛋后,开始期待这一系列电影的第三部。

作为一部在春节档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内容方面近乎全面,适应了亲朋好友过年集体观影的场景。哪吒的淘气与热血、各路小妖怪的反差萌,以及海底龙宫、玉虚宫、天元鼎等设置,让孩子尽情沉浸在电影的热闹和奇观里。

成年人则可从中解读出各种当代寓意和精神元素。李靖堪称一个完美的“父亲”,对陈塘关的百姓和自己的家庭皆有强烈的责任感,而且有与责任感相匹配的能力。殷夫人也堪称一个完美的“母亲”,其中她与哪吒之间的母子深情是电影中让人动容的部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她不是传统意义上沉默、内敛的母亲形象,而是走出家庭,事业与丈夫比肩。殷夫人的形象,迎合当代社会对母亲这一角色的期待,特别是身为母亲的女性对自己的期待。而在之前上映的电影《好东西》中,那位“正直勇敢有阅读量”的母亲身上也可见类似的特质,即“母亲”是一部分女性选择的一种身份,而不是全部,更不意味着人生就此困于家庭。由此可见,生产于当代的电影当然要带着当代的精神烙印,被赋予当代的价值观。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石矶娘娘则是另一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其自知之明和绝不内耗的精神状态让网友自叹不如。电影中努力去抓住机遇并且抓住机遇就努力的海夜叉也让诸多打工人共鸣。剧中诸多妖怪的刻画都十分生动,而冠冕堂皇的捕妖队成员却面目模糊,如一粒粒像素,可以拼凑成图像,却失去了自我的性格。

电影的主人公哪吒更是被网友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做出无限解读。在这部电影中,魔丸哪吒是一个无畏者的形象,他不理世俗,不惧权势,敢于争取,勇于反抗。他心系父母和陈塘关,解救龙族,对抗虚伪的无量仙翁,从顽劣的孩童成长为少年英雄。在电影里,做出英雄之举的除了大义凛然的李靖夫妇、神仙下凡的太乙真人,还有就是身为“魔丸”的哪吒、被关押在海底的妖怪和被视为“反派”和“配角”的申公豹等。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正是如此,一个人是否为英雄,要看他做了什么,而不是看他的身份标签。尽管在一些成年人看来,到了电影最后,哪吒的一些台词略显“中二”,而对孩子来说,那却是一种成长宣言。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应该允许而且能够被解读。显然,《哪吒之魔童闹海》为观众留足了解读的空间,不只是哪吒,申公豹、石矶娘娘、海夜叉,甚至一个排队打饭的土拨鼠小妖怪都能被网友关注并解读。这是一部神魔动画电影,但是在很多个瞬间,网友竟然从中看到了现实主义的影子。

《哪吒之魔童闹海》当然不是完美的电影,在一路高走的口碑和票房里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但在今年的春节档里,它确实是一部适合全家观看的电影。孩子能理解其中的热闹,而成年人能解读出些许深刻,尽管他们不太可能在哪吒这一形象身上达成一致,但是在观看整部电影的过程中,各有所得。

来源:综合新黄河客户端 记者江丹、当事人微博、央视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