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是泰国切断缅甸边境电力供应的第一天,此前有报道说,缅甸边境最近每天都在囤积燃油和发电机,就是为了应对泰国的断电行为。缅甸一方已经囤积了有数十万升的燃油,以应对泰方断电的行动。



当晚,泰国标准报派出记者团,前往泰缅边境查看断电效果。发现即使是高层大楼,也灯火通明,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当地居民解释说:其实已经变化很大了,过去的霓虹灯、射灯、烟花都没了,第一次发现泰国一方比缅甸一方“更亮”,这就证明断电是有效果的。但是对赌场和电信诈骗行业可能暂时无法影响。

缅方人士透露,缅甸那边正在与老挝进行联系,期待从老挝采购电力资源。

泰国每年从这些地方收的电费仅1.7亿铢,约3200万人民币,还不够曼谷暹罗天地商场3天的营业额。



反观旅游市场,今年光是前5个月就有370万中国游客涌入,芭提雅海鲜餐厅凌晨两点还在翻台。这场断供,听上去像是小打小闹,但背后却暗藏了不少深层次的博弈。

就像那些经常来泰国旅游的中国人可能知道,泰国在吸引游客方面一直是做得非常好的。无论是人均消费还是整体的旅游收入,都能支撑起一个庞大的市场。

当电力这块“微不足道”的账单和对外能源供应的成本不成比例时,泰国政府的决策就显得格外有意思了。



想象一下,一年3200万人民币的电费对泰国来说几乎不值一提,反倒是游客和外资的注入,才是他们更看重的部分。

缅甸和泰国的边境问题本身就没有那么简单。泰国在与缅甸的关系上,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邻国”。这里面有着民族、政治甚至军方的复杂因素。

突然断供,虽然表面看上去只是一个简单的“商业决策”,但背后有着更深的政治动机。

尤其是这几个特区的能源供应,直接关系到当地一些“灰色经济”的运作,泰国此举是想通过断电给当地势力 “下马威”,告诉他们潜规则不容破坏。

毕竟,泰国从这些特区赚不到太多钱,但却能从中国和其他旅游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尤其是中国游客。



中国游客已经成为了泰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这些游客的消费水平和频繁的旅行,给泰国带来的收益远远超过了从缅甸边境特区收取的电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