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西安市教育局发布《西安市中小学强健学生体质若干措施》,“开学后,西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课间变成15分钟”写入措施,该政策将于2025年春季学期起施行。
“每天一节体育课,课间变成15分钟”并非西安独创。自去年起,“课间15分钟”的改革在全国多座城市落地,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从中看到了,教育正在发生转向并产生变化。
“课间15分钟”虽小,但其背后的教育改革意味浓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和社会也正在付出实践。从人的一生时间维度去考量,年少时,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身心健康更为重要。慢下来,促进学生心智健康成长,也许才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长久之计。
“课间15分钟”虽小,但改革的变化往往带有蝴蝶效应。“课间15分钟”能否达到预想效果,学校和主管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则不少。比如,课间15分钟,学生究竟该干什么?是否会增加校园安全风险?能否保证孩子们有时间玩、玩得开心、玩得尽兴?目前,各地也在为之不断探索,并付诸实践。
一切的核心还在于,这15分钟是否能真正还给孩子。政策虽好,是否能真正落地,还有待观察,能否获得基层教师认可也是关键。能否让孩子们“走出去”“动起来”, 按时下课就是政策实施的第一步。
“课间15分钟”虽小,但必须迈好这一步,如同春季种下一粒种,待到秋季才有实,万事急不得。
上游新闻 贾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