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冬季,野生动物面临严酷的生存挑战,有的缺少食物,有的受伤被困。新疆各地纷纷伸出援手,用爱心为野生动物过冬撑起“保护伞”。
入冬以来,托里县甘家湖林区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平日在林区嬉戏的盘羊、鹅喉羚等野生动物出现觅食困难。为帮助动物们度过寒冬,1月12日,托里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携带苜蓿、玉米,前往林区野生动物出现频率高的区域进行投放。
“这是托里县入冬以来第一次给野生动物投放饲草料,在3个区域同时进行,累计投放苜蓿3000公斤、玉米800公斤。”托里县自然资源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罗晓燕说。
为保障野生动物安全过冬,塔城地区林业和草原局根据各县市实际情况配发了价值5万余元的苜蓿、玉米、药品等物资,各地加大管护巡查力度,对生病受伤的野生动物进行收容,最大程度减少极寒天气对野生动物造成的伤害。
1月14日,新疆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巩留分局在恰西管护所林区为野生动物投放饲草料,将“口粮”送至野生动物“家门口”。
“今年的雪比较大,野生动物从山顶跑到牧区周边觅食。为保证野生动物正常生存,我们投入大量饲草料让野生动物安全过冬。”新疆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巩留分局恰西管护所所长丁明才说。
巩留分局在辖区4个所站80多个点位投放饲草料,通过一周投放一次,3天巡视一次,确保野生动物安全过冬。同时,完善巡护救助体系,每一片山林都有专业人员守护,让每一只受伤的野生动物都能得到及时救治。
除了提供过冬“口粮”外,新疆各地还向受困、受伤的野生动物实施救护,帮助它们在寒冷冬季脱困、疗伤,重返大自然。
近日,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管护人员发现一只大天鹅被长时间困在结冰湖面。管护人员将虚弱的大天鹅解救出来并带回室内,为它补充玉米粒等营养物质。目前大天鹅身体已慢慢恢复,待完全康复后将放归野外。
沙湾市公安局博尔通古派出所民警接到游客报警,在一处桥洞旁,发现一只狐狸幼崽。民警及时赶到现场,将四个月大的狐狸幼崽带回派出所,联系专业人员展开救护。狐狸幼崽被送到动物医院进行拍片检查和治疗,康复并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后,将放归大自然。
近年来,新疆加大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力度,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受到庇护。目前,新疆已建立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8个,占全区总面积的10.8%,为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撑起了“保护伞”。乌鲁木齐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喀什地区、哈密市、克拉玛依市等地(州、市)相继建成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全区野生动物救护体系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基本形成。(曹华)
快评
让野生动物“病有所医”
冰天雪地里,野生动物病了、伤了,该怎么办?这是每一位关心爱护野生动物的人关心的事。
塔城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加大管护巡查力度,对生病受伤的野生动物进行收容;新疆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巩留分局完善巡护救助体系,让每一只受伤的野生动物都能得到及时救治……这是新疆加大野生动物救治力度,让野生动物病有所医,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北疆的冬季长达半年之久,对于人类而言,吃饱穿暖就能愉快地过冬。但对于野生动物来说,能否安全度过漫长的冬季,则关系到它们的生死存亡。数九寒天,野生动物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食物短缺和生病受伤能否得到及时救治。
解决野生动物冬季觅食困难“有迹可循”。例如,新疆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巩留分局将“口粮”送至野生动物“家门口”,就精准解决了野生动物冬季的补饲问题。
投喂容易救治难。对于随时随地可能“落难”的野生动物个体来说,如何确保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存在困难,受伤、得病、掉入陷阱……各种情况之下,施救变得难上加难。
据媒体报道,我国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呈现数量总体恢复增长和栖息环境不断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稳定增长。
令人欣慰的是,新疆各地也积极采取措施救治野生动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师61团的群众将受伤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鵟鹰送到伊犁边境管理支队小麻扎边境派出所进行施救;后腿受伤、无法站立,丧失野外自主生存能力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羊被阿克苏边境管理支队吐木秀克边境派出所妥善处置……
让野生动物“病有所医”,得到及时救护,就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呵护珍贵的生物多样性。
野生动物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让野生动物“病有所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长期不懈地努力。当一个丰富多样、持续稳定的良好生态变成现实时,身处其中的每一个生命都将因此受益。(黄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