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某个午后,我踏上了去往朝鲜的旅程,出差的理由简单而直接——考察当地的经济发展与人文状况。我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期待,不知这个神秘国度将会带给我怎样的启示。

虽然飞行时间不长,但当我走出平壤机场的那一刻,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在慢慢放慢脚步。导游微笑着迎接我们,带着一群外乡人,我跟随他们的步伐,驶离了那片陌生的土地。

在随后的六天里,我邂逅了许多朝鲜人和他们的生活。在这短暂的时光中,我渐渐感受到,在贫富之间,朝鲜人民似乎过得更有味道,至少在表面上,他们的生活似乎没有太多经济上的苦恼。


生活的保障

第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我在平壤街头的小商贩那里看到的。他们卖的是一些日常用品:米、面、油。这些商品虽然不算丰富,但却都很新鲜。我发现大多数普通的朝鲜百姓并不依赖于工资来充实生活,供给制的制度给予了他们一定的生活保障。

“这里的供应点很方便,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除了现金,还有各种票证。”我的导游告诉我,听她说起那些票证时,她的脸上透着自豪。此时的我才明白,虽然朝鲜的人均GDP并不高,但这些普通百姓的生活,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拮据。

我甚至亲自去了几个国营供应点,现场观察到居民排队买生活必需品的情形。他们手中紧握着各类票证,轻松地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物品。这种自给自足的模式无疑让人羡慕。


福利背后的真实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参观了一所中学,看到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新校服,心中感到一丝欣慰。学校执行的是免费教育政策,孩子们不仅能免去学费,还能享受免费的学习用品和午餐。“我们还提供免费的兴趣小组,只要你报名就行。”她自豪地补充道。

然而,当我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时,内心却隐隐感到一种无奈。虽说教育是免费的,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始终存在,在平壤这样的城市,优质的学校永远有限。正如我从几位当地家长口中了解到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更好的学校,却又不得不面对选择的困难。这里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名校,无形中将别的孩子挡在了外面。

至于医疗问题,导游继续强调,“看病是免费的,虽然技术水平一般,但对于普通的感冒发烧来说,医院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试着前往一家医院,里面的环境简陋,医生的确态度和蔼。我心中始终无法摆脱对医疗资源匮乏的抱怨,尽管我知道,很多居民确实是接受了免费的基础医疗,但是在一些专业治疗上,显然仍旧十分薄弱。


最豪华的就是涉外商场了,主要包括友谊商场、第一百货、大城百货商店等,这里的进口商品非常多,但价格也实在不便宜,一般情况下,当地市民是不来这里购物的。当然,以前的时候,即便你有钱也不卖给你,比如第一百货,很多商品仅仅是陈列用,你能看不能买。只有在朝鲜国庆节、纪念日、领袖生日等重要节日,才凭票限量供应。


计划体制的懒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理清了朝鲜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计划经济。而这种计划体制下的小懒惰让我顿时豁然开朗。平壤的街头布满了国营单位,工人在单位呆久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同一工作岗位上,直到退休,这种规划的单调,竟似乎让人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当我第二次去见金正淑纺织工厂里的女工时,映入眼帘的却是另一幅场景。那些女工各司其职,却大都显得懒散无比。男人们则三五成群地聚集在街头的公园里聊天,悠闲自在,仿佛在享受着无尽的时光。大同江边,那些钓鱼的年轻小伙子让人觉得,他们似乎没有任何生活的压力。

在随后的几天里,尽管我目睹了一些拼搏工作的激情,却总是在某个瞬间回归了这份淡漠。即便是经过新义州车站时,我看到的四个忙于修缮雨棚的工人,居然在一周后仍旧在绣花般的施工,这样的效率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在即将结束这一段出差之旅时,我特别想去平壤的一个友谊商场,导游说那里有很多进口商品,曾从未体验过这种购物方式的我决心一探究竟。但可惜的是,当我真正走进那儿,却被告知这里的高端奢侈品只有贵族能买到。

当然,对于我这样一个外来的游客,情况有所不同,即便衣食无忧,但众多的条条框框也绝然不能随心所欲。从欢迎我们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察到了这座城的局限。人们的额外需求被强力遏制在内,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思想难以获得真正的自由,语言任意表达的勇气也变得珍贵无比。


客观来说,朝鲜的医疗设施、医生技术水平乏善可陈,但架不住免费啊,你有个头疼脑热的,直接就近去医院,看完医生,拿药直接回家就可以了,不用考虑钱的问题。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平壤金正淑纺织工厂,这是朝鲜的老牌纺织企业,据说有8000多职工,绝大部分是女工。走进一个车间,车间墙壁上张贴着很多加油鼓劲、努力生产的海报,空中还悬挂有条幅。在我们的指指点点下,女工们该干什么干什么,就当我们不存在,一看就是习惯了这种场合。从这一点来看,她们在工作的时间里很认真。


在抵达机场准备返程的最后一刻,我静静地坐在候机大厅,细想这些日子里的经历,脑海中浮现出的不是繁华热闹,而是那些朴实无华的生活画面。或许,在一眼望得到头的日子里,有的只是固守与习惯。平壤人那样愉悦的内心,自是在他们所受的教育根基之上,但同时却不能否认,这背后还隐藏着更多的问题与挑战。

坐火车经过新义州车站的时候,我们发现四个工人在修护一根站台雨棚的水泥支柱,看样子是准备打磨后重新修补,然后刷漆。按照我们的估计,咱身边的工人,四个人半天就能完成。但是,六天后,当我们结束行程,从平壤坐火车回来,再一次路过新义州站的时候,竟发现那四个哥们还在认真绣花般施工着。这效率也真酸爽。

作为一个外乡人,虽然我看到了这份生活的宁静美好,却也意识到了其中的无奈与困境。这是一次与众不同的邂逅,更是一次难忘的心灵之旅。希望未来,经过时间的洗礼和社会的进步,这片土地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改变,让每一个朝鲜人都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幸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