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 2 月 5 日正式宣布:雷克萨斯在上海市金山区独资建设纯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基地,初期年产能 10 万辆,员工规模 1000 人,预计 2027 年投产!从 2006 年公开表示年销量突破 3 万辆考虑国产至今已经过去了近 20 年。

传闻终成真。



在汽车产业合资股比政策开放多年之后,雷克萨斯是继特斯拉之后唯二外资独资车企,也是日系品牌首次打破“合资模式”,以全资形式押注中国豪华新能源汽车市场,此前广汽讴歌和东风英菲尼迪已经宣告失败。

“纯电动汽车”和“2027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让人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国产化,而是丰田要借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优势,巩固其全球第一的地位。



借鉴特斯拉等落地上海的企业在生产管理、技术创新、市场运营等方面的经验,少走弯路,更快地适应中国市场。

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拥有完备的汽车供应链体系,涵盖电池、电控、电机等各个零部件领域上海及周边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汽车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相比其他地区,上海在运输距离和成本上都具有明显优势,这对于雷克萨斯拓展全球市场至关重要。



据内部人士介绍,雷克萨斯经销商从厂商批发的拿车价格平均在95折,经销商的单车利润并不高,过去依靠加价出售才能赚到钱。而且雷克萨斯普遍车型都有6年15万公里的免费保养,所以在售后层面也根本赚不到钱。

如今销量最高的雷克萨斯ES终端优惠7万-9万之间,已经远超经销商批发价格,如果单车成本再不降低,那么经销商就会相继倒闭,对雷克萨斯品牌形象也是一大伤害。



虽然雷克萨斯销量依旧排在所有进口车的首位,但已经无利可图,至少经销商已经从加价出售变成了降价促销。

对于世界第一大车企来说,成本控制非常重要。
以前追求利润,燃油车和混动年代,并没有把雷克萨斯放入国产,但是在新能源占比加速扩张的情况下,在中国设立工厂更多的可以为自己在研发和生产上面压缩更多的成本,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走纯电路线是无奈之举,毕竟雷克萨斯现有车型即使国产也吸引不到新生代用户了,迅速走中国的新能源路线才是让雷克萨斯与中国新生代接轨的必然路线。同时传统车型依旧保持进口身份,也让老一代车主保持心态平衡,而不会抛弃雷克萨斯品牌。

另外除了造车外,雷克萨斯独资后还将开展包括物流网络、产业链上下游、氢能、自动驾驶、电池回收再利用等项目,所以建厂周期长达2年多,而且充足的时间也可以确保工厂能够引入丰田最新的造车技术保持竞争优势。



目前的问题是,日系纯电车还没有成气候的车型, 而中大型纯电产品中国品牌已经在20-30万区间供应得非常丰富了。

当下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型较少,主要以混合动力车型为主,纯电动车型的推出速度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纯电产品在海外只有一款车,无论是设计配置还是性能在中国都毫无性价比可言,想要吸引中国新生代用户,还需做出相当大的努力。

有关国产化的EV产品,先畅想下过过瘾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