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太拼了!这年还没真正过完呢,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上海、安徽、辽宁等省市都召开了自己的“新春第一会”。

什么是“新春第一会”呢?顾名思义,春节后召开的第一个会,但是如果仅从时间概念来理解这个会,那就太肤浅了。“新春第一会”的“第一”不仅是第一时间,而且是第一重要,很有全年“风向标”的意味。

你看,各省为开好这次会,也是煞费苦心。有的进行了现场直播,有的请来了专家作辅导报告,有的则让企业家当主角,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高招”。

会议主题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大会名称和主题分开,有的干脆一看会议名称就一目了然。在广东,“新春第一会”叫2025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山东叫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辽宁叫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暨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动员大会。

不管叫什么,所有的关注点基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那就是——拼经济!


怎么拼呢?有的地方“押宝”人才引进,有的依靠改革创新,有的谋求招商引资,有的聚焦环境营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如,从广东身上,你就能看到求贤若渴的急切。作为我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广东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上就提出了要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到广东就业创业。

今年,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迎来新节点,到了交阶段性答卷的时候了。浙江“新春第一会”聚焦这一主题,提出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等举措,为实现目标添把火、加把劲。

北方第一经济大省山东,今年将目光锁定改革创新,特别是提出深化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改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能源转型等10项标志性改革,哪一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颇有一番刀刃向内、自我革新的豪气与担当。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上海、辽宁、河北都将今年“新春第一会”的主题确定为优化营商环境。


有媒体把上海“新春第一会”比作一场以企业为“主体”的政府自我革命。会上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从1.0到8.0,上海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稳定的预期。

河北邀请多位企业家发言,就省级层面能为企业家做什么提出意见建议,有关省直部门现场给出回应。

辽宁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在会上直接表态:对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手软、绝不姑息,让各类经营主体在辽宁拥有“如鱼得水”的获得感、“如沐春风”的礼遇感、“如鸟归巢”的归属感!

观察各地“新春第一会”,还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

比如,江苏“新春第一会”叫“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聚焦产业科技、先进制造、对外开放三个方面,这些都是江苏的强项,三者紧密关联、互为支撑。会议要求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北京建设得怎么样,相信大家都关心关注。2025年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可谓“京味”十足。“要看到首都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必须树牢首都意识、坚持首善标准”“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接续实施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全力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具体部署,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给出了北京方案。

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安徽这些年让科技“打头阵”,综合实力上了好几个台阶。安徽“新春第一会”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欲把长板锻造得更加牢固,在科技创新赋能下向新发力、向智而行。

读到这里,看了这么多“新春第一会”,你可能觉得挺热闹,但千万不要以为开会就是敲锣打鼓,唱唱高调。各地“新春第一会”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字,非“干”字莫属。

“干”字说说容易,真正落实起来又何其难!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干好,都是对党员干部的考验。还是那就老话:“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越是任务艰巨、挑战严峻,越要保持实干作风,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事。

浙江会议现场,11个地市“一把手”表态发言,晒目标、亮举措、比作为、拼干劲,这在过去极少出现。发言中讲的最多的是该干什么、怎么干。

山东会场也有8名省直部门负责人发言,他们各自牵头负责一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工作。每个人发言都不长,但干货满满,目标措施明确,这也是一种自我加压。

“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老百姓。一方父母官们在新的一年里,通过“新春第一会”窗口,会给老百姓带去什么,值得大家认真听一听,思考一番。

现在号角已经吹响,各地确定的一个个“年度大工程”,施工进度能否达到预期,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大众新闻记者 李子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