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54军副团长王英洲看着手中副军长的任职书,内心激动不已。

他没想到即便自己情况特殊,中央还是将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

其实,中央作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经历了漫长的讨论过程,他们为何作出如此重大的决定呢?



参军报国

1954年,一名17岁的小伙子带着全家的期望参了军。

他叫王英洲,在了解父辈为了这来之不易的新中国付出无数鲜血之后,他也决定继承先辈的遗志,参军报国。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几年,社会生活较为稳定。报名之后,王英洲就成为了54军的一员。

不久之后,他便随54军奔赴还在重建的朝鲜战场。

刚刚来到这片被战争破坏的土地时,王英洲就能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情况是多么的激烈。



他坚守自己的岗位,每天对各方阵地进行检查,并汇报详细工作。

看着眼前斗志昂扬的小伙,上级不禁欣慰地点了点头。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在54军的职位不断提升,从普通士兵成为了一名班长。



回到祖国后,王英洲埋头于训练,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战斗与侦察技巧。战士们见班长如此“卷”,也不禁动了起来。

不久之后,王英洲便接到命令,带领一个班的队伍前往西藏,消灭引发动乱的敌人。



王英洲立马行动,带领战士们奔赴西藏。还没等休息,他就要去各地探查敌军情况。

他小心谨慎,轻易避开敌人的眼线,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摸清敌人的底细。

当时的王英洲俨然就是西藏本土人民的打扮,甚至能说上几声藏语,躲在人群中,根本分辨不出来。



也是靠这个办法,王英洲成功获取敌军情报,并将敌军消息全部上报上级。

然而没想到在撤退的时候,他们这一个班的行踪被敌人察觉,遭到敌军的围攻。

面对数倍于己的火力,王英洲临危不惧,迅速环顾四周。



他立马带领战士上山,居高临下对敌。王英洲他们一边节省子弹,一边将敌人打下山。他们要做的不是打败敌人,而是等待援军的到来。

终于在几天之后,援军成功到达,他趁机带着战士们接应援军,合围敌军,成功将敌军歼灭。



若是没有王英洲的情报以及坚守,这场战斗也不会打得如此顺利。上级对王英洲进行了表扬,并对其进行了嘉奖。

但上天似乎不想要他一帆风顺,非得让其磨砺身心,降下了一次灾难……



独臂的痛苦

1964年,王英洲已经成为54军的一名连长了。

虽然他十分年轻,但没有人质疑他的能力。只因在他连下的战士,个个都是猛将。

恰逢赶上军事大比武,到了各军大展身手的时刻。王英洲对此颇为重视,每天都观察战士们的训练情况,并对其进行指导。



也正是因为王英洲的认真负责,他的连在与其他连的比拼中名列前茅,并成功获得了军事大比武的资格。

王英洲并没有骄傲,而是带着手下的兵苦练,争取在大比武中获胜。

然而在演习的时候,还是出了意外,差点就让王英洲一蹶不振。



为了在大比武上大放光彩,王英洲所在的连要进行实战训练。

在这次训练过程中,他们使用的都是真枪实弹,一旦出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战士们都紧绷着脸,生怕出什么差错。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进行得十分顺利,等到真正迎战“敌军”的时候,几名战士奉命拿着炸药包去炸“敌军”阵地。

除了一队战士投放炸药包之外,还有一队战士吸引敌军的注意力。

计划进行得十分顺利,在“敌人”没有注意的情况下,几名战士将炸药包放置成功。



在预想的情况下,阵地被炸,“敌军”阵亡,此战获胜。

谁曾想,在炸药包即将点燃之际,一名战士未按照预定的计划撤离,而是与敌军展开枪战,距离炸药包十分近。

王英洲见状,立马上前,拉着那名战士就跑。



见时间来不及,他们只能双双卧倒。王英洲压在那名战士的上面,为其挡住爆炸的冲击力。

其他士兵虽发现状况,却根本来不及救援。待爆炸结束后,他们将两人送到了医院,所幸那名战士受伤并不严重。



然而,王英洲最后却被截去了右肢。这对于一名军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打击。

当从病床上醒来之后,王英洲没有感受到右手的存在,心中绝望不已。但他并不后悔救那名战士,这是他的责任。



待身体情况好一点,王英洲就经常坐在病床上,看着空荡荡的右手发呆。难道他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吗?



军人的执着

他时常在想,像他这种程度的伤员,最后的结局只能是离开。但他正值壮年,难道就这样虚度光阴吗?

王英洲的战友们也时常鼓励他,希望他能够振作起来,即便是一只胳膊,也能拿枪杀敌。

早些年军中不乏有一些独臂将军,他们照样能够活出自己的精彩。



在一番思想挣扎之后,王英洲重新振作起来,决定开始锻炼自己的左手。

从最基础的开始,吃饭、写字等,一个动作就能重复好几遍。他却能够不厌其烦地做一天。这个动作熟练了,便开始下一个动作。

战士们看到他行动如此艰难,便想着帮帮他,却被王英洲拒绝。



上级见他如此努力,也放弃了让他复员回家的想法。

在一番努力之下,王英洲终于能够灵活地使用左手。不过,在这其中,最艰难的应该就是打枪了。

左手没有右手摸枪的感觉以及准度,因此一旦打靶,就会偏离很远。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练,下苦功夫。



因此在完成固定的训练任务之后,王英洲便一直举着枪,锻炼自己手感的同时,让自己用心记住打枪的感觉。

渐渐地,100米、10米、1米……与靶相差的距离越来越短,直到最后枪枪命中。

战友们看到王英洲的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不禁为其高兴。



即便只有一只胳膊,王英洲照样能够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可以说,这次受伤并未影响王英洲的日常工作。他照样带着兵训练,照样组织演习。

慢慢地,王英洲被提拔为副团长,进行军队的训练事宜。



王英洲的事迹传遍了全军,各军队纷纷表示要向王英洲这样的精神学习。而他的事迹也传到了中央,入了领导人的眼。

1975年,正在训练军队的王英洲得知中央派人来找他,他心中顿时“咯噔”一声,因为他怕这是让他离开军队的通知。



等到见到韩怀智将军的时候,这种不安上升到顶峰。

直到韩怀智将军说明来意,王英洲顿时大吃一惊,竟然不是复员,而是升职。

看着手中副军长任职书,王英洲的内心激动不已。他没想到自己都成这样了,到头来或许只能是个副团长,没想到如今却成了副军长。



然而激动之余,王英洲心中升起一丝忐忑,他真的能够胜任吗?

其实在有人提出让王英洲担任副军长的时候,很多人提出反对,认为王英洲这样的情况根本不适合,为此双方发出激烈的讨论。

不过,首长却十分信任王英洲,认为独臂不是问题,他是一位好同志。



于是,中央就这样决定了下来。王英洲直接连升三级,成为了副军长。

他也没有辜负中央的期望,努力提升军队的战斗能力,为军事训练作出巨大贡献。

这下没有人再敢质疑王英洲的能力,纷纷进行夸赞。



结语

一时的困难算不了什么,王英洲将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证明,只要肯努力,任何困难的事情都不成问题。而他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永不磨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