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是李刚,燕江市发改委的一名科长。
这次新区开发项目,是我仕途上难得的机会,因为新区常务副区长是空缺的。
新区筹备组即将成立,而新区常务副区长这个位置也就是副处级职务,注定是众多人的目标。
竞争者中,最有力的对手便是市建设局副局长张向东。
他深耕建设口多年,资历比我老不说,背后还有常务副市长刘成军支持。
而我的靠山,则是市委副书记赵国栋,虽说是市里的二号人物,但这次主导新区开发的主要是市政府,赵书记的影响力未必能压过刘成军。
我明白,真正的博弈,不在明面,而在暗中。
今天,市政府组织了一场关于新区规划的讨论会,我和张向东都被要求参加。
会议室里,刘成军坐在主位,市政府秘书长、规划局、财政局、国土局等相关领导也在场。
赵国栋没有出席,这让我心头微微一沉。
会议开始后,张向东率先开口,条理清晰地阐述了新区的建设方向:“新区建设,核心是基础设施先行,道路、管网、市政配套必须提前到位……所以,建设局的主导地位不可替代,我们有专业的团队,有丰富的经验……”
这是在为自己争夺主导权。
我微微一笑,等他说完,缓缓开口:“张局长说得不错,但我有不同的看法。新区的开发,核心不只是‘建’,更要考虑‘用’——如何让投资进来,如何制定产业规划,如何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分配,这些都是关键。如果只顾基础建设,几年后我们可能会面临土地空置、产业空心化的问题。”
张向东冷笑一声,目光锐利:“李科长的意思,是让发改委来主导新区开发?”
“我是说,规划先行。”我不疾不徐地说道,“如果没有产业布局,盲目推进基础设施,只会造成资金浪费。新区不是单纯的施工项目,而是未来燕江市的新经济中心。这是个发展问题,而不仅仅是个建设问题。”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几位官员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张向东脸色微变,但很快调整过来,转头看向刘成军:“刘市长,您怎么看?”
刘成军淡淡一笑,目光在我和张向东之间扫过,缓缓道:“新区建设是系统工程,基础设施和规划同等重要,不能顾此失彼。这样吧,你们发改委和建设局,各自拿出一套方案,三天后再议。”
我知道,这是刘成军在拖延时间。他不会让我顺利拿到主动权,但也不会直接压制我,以免过早暴露他的倾向。
但这次交锋,我至少赢了第一回合。
散会后,我正准备回办公室,张向东追了上来,笑着拍了拍我的肩:“李科长,好口才啊。”
“张局长过奖了。”我微微一笑。
他眯起眼,语气意味深长:“新区的事,不是光靠嘴就能争到的。”
“当然,要靠事实和数据。”我淡淡道。
“那就等着看吧。”张向东轻笑一声,转身离开。
我心中却升起一丝警惕。
这句话的潜台词很明显:他不会让我顺利推进方案。
果然,没过多久,我的麻烦就来了。
第二天,规划局突然提出,发改委的规划方案中,有数据缺失,需补充后才能讨论。
这是拖延战术!
如果按照他们的要求,光是补充资料就得花上一周时间,等我们方案拿出来,建设局的计划恐怕已经通过了。
我立刻找到规划局局长韩正伟,开门见山:“韩局,方案的数据,我们昨天才提交,之前讨论时可没说过需要补充。怎么突然又要改?”
韩正伟推了推眼镜,语气不紧不慢:“李科长,规划精细化是必须的,我们也是为了新区好。”
“既然要精细化,为什么建设局的方案就没问题?”我看着他,语气平静。
他顿了一下,干笑道:“他们的资料比较全面……”
“韩局,咱们都明白,有些事不能太明显。”我压低声音,
“新区开发是市里的大事,我们的方案是赵书记亲自过目的。如果数据有问题,赵书记会第一个找我。可如果我把这事汇报上去,赵书记如果觉得是人为刁难,那可就不好看了。”
韩正伟脸色微微一变。
赵国栋虽然这次不在场,但他毕竟是市委副书记,韩正伟再怎么说,也不想彻底站队刘成军。
“李科长,你误会了。”他立刻缓和语气,“这样吧,数据问题,我们再商议一下,看看能不能加快流程……”
我心里冷笑了一下,知道这次危机算是暂时化解了。
但我也意识到,张向东背后的人,已经开始动手了。
新区规划方案的争夺战还在继续,张向东的动作也变得越来越露骨。
我意识到,他已经开始着急了。
这天,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市财政局的正式函件,说是因为“新区财政预算紧张”,发改委的规划方案需要重新评估,暂缓推进。
这封函件的时间,恰好卡在了市政府讨论新区规划方案的前一天!
好啊,这是想把我的方案直接拖黄!
如果财政局认定我的方案“预算不足”,那新区开发的主导权就会顺理成章地落入建设局手里。我不禁冷笑,财政局这一招看似合理,实则是张向东背后那位刘成军安排的精准狙击。
我没有立刻回函,而是拿起电话,直接拨给财政局局长周伟民。
电话刚通,周伟民的声音传来:“李科长,什么事?”
“周局,关于新区规划方案的财政预算评估,我刚刚收到了财政局的函件。”我语气平静,但话锋一转,“这件事赵书记已经知道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随即传来干笑声:“赵书记怎么会知道?”
“昨晚我向赵书记做了汇报,谈了我们方案的财政可行性。”我有意放缓语速,字字铿锵,
“赵书记很关心新区的未来,他认为我们方案不仅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而且不会造成财政负担。”
话音刚落,周伟民轻咳了一声:“李科长,我们财政局只是按程序走,评估预算是正常流程……”
“当然,程序合规是必要的。”我笑了笑,“但如果程序被人为利用,就会变成阻碍新区发展的工具。这不是市领导想看到的结果,对吧?”
周伟民没再接话,他是属于市长派的人,但也不想得罪副书记和常务副市长。
他知道,如果财政局执意拖延,我们完全可以绕开他们,直接上报市委常委会,由赵书记施压。
这种层面的博弈,谁也不愿意把事情闹大。
果然,十分钟后,我收到财政局的通知:新区规划方案的财政评估,将在明天的会议上正常讨论,不再推迟。
我把手机放下,目光冷冽。
张向东,你的算盘打空了。
第二天,市政府办公厅的大会议室里,一场新区规划的最终讨论会正式开始。
会议主持人是常务副市长刘成军,规划局、财政局、建设局、发改委等主要部门的领导全员到场。
会议开始后,刘成军先请张向东发言。
张向东信心十足地站起身,指着投影幕布,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方案:“我们的建设规划方案,重点在于道路、管网、市政配套的超前布局,确保新区建设后能立即投入使用……”
在座的官员纷纷点头。
张向东的方案,优点就在于短期见效快,符合某些领导“政绩优先”的需求。
但轮到我发言时,我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整个会议室的气氛陡然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