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深处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可燃冰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开采这颗明珠并不容易,日本曾尝试开采可燃冰,但仅7天就因技术问题被迫终止。
正当世人认为深海资源遥不可及之时,中国却创造了奇迹,蓝鲸一号平台在深海中连续开采可燃冰长达60天,刷新了世界纪录,成了全球深海开采的标杆。
中国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中国深海探测究竟有哪些绝活?
7天 vs 60天,中国凭啥这么稳?
几年前日本在海底下挖矿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他们雄心勃勃地开始试开采可燃冰,这是被誉为未来能源的黑金。
仅仅过了7天,日本人就不得不紧急按下暂停键,原因很简单:压差控制不当,技术不给力,开采这事儿干不下去了。
可燃冰的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虽然看起来像冰,但确实实打实的能源。
这玩意儿不仅燃烧值高,污染还比传统化石燃料小得多,而且它在深海中的储量极为丰富,全球可燃冰所蕴含的天然气资源量,相当于传统化石燃料总量的两倍!所以从国家层面来看,只要在可燃冰开采上取得了优势,未来数百年的能源供应都有可能不用再愁。
可日本的开采失利,让许多吹捧日本技术的人纷纷开始摇头,看来现有人类科技根本就玩不起深海资源开采这活儿。
这时我国自主研发的蓝鲸一号闪亮登场,这可是个不折不扣的深海巨兽,长117米、高118米,体重达到了43725吨,差不多等于32架空客A380叠在一起。
这么大的家伙是专为在海底作业而生的,可以在超3000米深的海底作业,最大钻井深度更是达到了15240米。
而且它还可以在12级飓风下稳如泰山,这就是中国科技的力量,稳得让人不得不服。
有了这样的神装加持,我国团队硬是完成了可燃冰连续开采60天的壮举,产气总量超过30万立方米,直接打破了世界纪录。
让日本得意洋洋晒出的7天成绩单,成了尴尬的代名词,在我国接近满分的答卷面前,真的是黯然失色,这一局中国赢得稳稳的。
这深海开采到底有啥难的?怎么日本没搞定,我们就能顺利拿下呢?海底开采是个系统性工程,可不光是把机器扔下去这么简单。
它需要钻井、压力控制、数据分析等等一整套精细的技术支持,最关键的是压差控制,一旦压差失控,海底的天然气就会喷涌而出无法控制。
就像打开了一瓶摇晃过的可乐,要么喷得到处都是,要么直接炸一脸。
可即使那么难控制,现今世界大国都在拼了命的布局深海,这到底是为什么?不能只是为了个可燃冰吧?
挺进深海:到底图个啥?
一句话总结就是,海底下有想不到的资源大礼包,从能源角度上来说,深海中的油气资源丰富得让人眼红。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那深海石油就是隐藏的能量块,全球将近1/3的油气都藏在海底,光这一点就值得全世界卷起来了。
能源只是开胃菜,深海中的矿产资源更是丰富,在陆地上罕见的稀有矿产,在海底的储量都十分丰富,镍、稀土、钴这些矿产都是现代科技产品的重要原材料。
从电池到半导体,都离不开这些矿产,它们大多分布在深海的海底结核和硫化物矿床中,掌握了深海就约等于掌握了未来的资源供应链。
但这还不是全部,深海中还有大量的未知生物和生态系统,是科学研究的处女地。科学发现深海环境极端、封闭,但却孕育出一些匪夷所思的生命形式。
这些生物已经打破了人类对现有生命形式的认知,靠着进化适应了高压、低温、无光的环境,研究它们不仅有助于理解生命的多样性,还可能为医学、生物技术等领域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
如果我们能从深海生物中,提取出治疗癌症的成分,科研价值将改变整个医学进程。
深海既然有如此多令人心动的宝藏,我国自然也不能错过。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发展,蛟龙号、奋斗者号、深海勇士号接连问世,我国也一步一个脚印的掌握了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和开发深海的关键技术。
现在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深海探索的领头羊,不光自身积累了无数成功的经验,还积极参与了国际大洋钻探计划,自主完成了南海首次深海科学钻探,获取大量岩芯样本的同时引领了国际深海科学的发展。
全球各国的竞争这么激烈,其他国家自然也不可能干看着我们一家独大,世界各大国都在深海这个新战场上暗地里使劲,美国深海采矿企业的动向就十分值得玩味。
说到这里也许大家已经嗅到了一些火药味,不过美国企业的路子向来是有点野,在竞争中硬生生地搞出了些阴谋论的味道。
本来好好的采矿,硬生生的被美国植入了大国博弈的因素。
美国深海采矿:醉翁之意不在酒?
美国温哥华金属公司(TMC),也盯上了深海矿产,天天想着怎么能在海底捞一把,但他们可不是简单为了挖点矿卖钱。
他们的高明之处在于巧妙地把自己包装成了国家安全的捍卫者,这帽子一扣,瞬间站在了道德高地上,也成功让这家公司走入了美国高层的实线,剧本的走向也立马变得高大上起来。
TMC和美国国会议员们悄悄结成了同盟,一起炒作和中国竞争资源话题,他们游说国会的时候频繁提到一个论调:如果我们不自己挖矿,就要一直依赖中国。
现在的美国上下都得了十分严重的恐华症,这论调一出,立马引得国会侧目,这可是事关国防安全的大事儿!
凭借这些噱头,TMC成功将我国立在了对立面上,这些公司还特别擅长打脱钩牌。他们一直在推销美国要和中国在矿产供应链上脱钩,要不就会被中国卡脖子。
这样的表述一出来,立马吸引了不少对华强硬派议员的注意,美国众议院的罗伯特·威特曼就赶紧跳出来表态:咱们造军舰、造飞机都需要这些关键矿物,如果我们不独立开采,就得看中国的脸色,这事儿能忍?
就这样,打着爱国牌和国防安全旗号的美国深海采矿企业,吸引到了一大波政客的支持。
他们还直接把五角大楼拉下了水,根据报道,美国国防部也被要求参与评估,看看能不能在美国国内加工这些从海底挖出来的矿物。
结果31名共和党议员还联名致信国防部长,直接把深海采矿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TMC这一波操作真是溜,一边想着挖矿赚钱,一边还提升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一手双赢策略让他们成了最大的赢家。
为了最大程度的获取政治支持,TMC在政客身上下了血本,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TMC在游说活动上就硬生生的砸了68万美元,为的就是疏通华盛顿的关系。
不过就算算盘打得再响,美国也还是有明白人的,美国国内对深海采矿的反对声音依然不小,世界环保组织也炸开了锅。美国的开采方式对环境破坏十分严重,是典型的竭泽而渔的开采方式。
法国、德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都明确表示不支持这种破坏深海生态的采矿行为,但美国向来唯利是图,还是在一步步推进深海采矿合法化。
结尾
深海争锋这场大戏已经是高潮迭起,我国凭借蓝鲸一号、深海勇士号这样的国之重器,稳扎稳打,一步步在深海探测和开采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另一边的美国则暗藏心机,借着国家安全和与中国脱钩的旗号,努力推动自己的深海采矿计划。
深海既是科技实力的较量场,也是国际政治角力的舞台,未来谁能掌握深海的资源,谁就将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在这一领域已经走在前列,但全球海洋资源的争夺战才刚刚拉开帷幕,我们将继续见证这段充满智慧与谋略的深海征途。
这场深海大戏,绝对值得拭目以待。
信息来源:
我们为什么要挺进深海 华舆 2022-04-07
美国深海采矿企业迎合美议员“遏华”,改用“与中国脱钩”游说政府 观察者网 2024-03-16
中国载人深潜新坐标!挺进深海1433次 2024-12-29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