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万千游客徜徉在冰雪奇境,当运动健儿在赛场上纵横驰骋,他们用坚守和全力以赴,为亚冬会构筑起坚固的安全屏障。他们就是冰城公安。

马宝山:每天15000步 安全检查不停歇

日复一日,路复一路,亚冬会安保工作编织成呼兰分局治安大队教导员马宝山的日常。

省冰上训练中心将在亚冬会期间产生27枚金牌,并有望赛出“首金”。缺乏国际赛事安保经验,马宝山初接亚冬会安保任务时倍感压力。


马宝山

他协调场馆电力接入、规划人员流线、解决摄像平台问题,发现螺丝松动、围栏漏洞等桩桩“小事”,比对图纸,修改方案,部门磨合,他一点点渐入佳境。场地寒冷,全时备勤期间,马宝山经常和衣而卧。“我们付出越多,信心就越足。即便比赛时我负责外围安保,无法亲眼见证首金产生,心中也满是自豪。”

脱大衣、过仪器、识别可能存在风险的图案,马宝山故意在通关时“夹带私货”,检验流程科学性和工作人员能力,再有针对性地强化培训。“第一道门关系着运动员、媒体和观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能有任何马虎。”

零下十几摄氏度的环境,马宝山仅穿一件薄冲锋衣,只为方便穿梭于场馆内外。每天15000步的踏查是他发现问题的关键:综合馆指路标牌不清、入馆门标识错误、摄像头线路遮挡形成盲区……每当发现漏洞,驻场民警便开会讨论、立即整改,确保问题不过夜、难题不拖延。

上百次踏查,25次演练,16次实战测试。2024年11月13日,省冰上训练中心安检体系顺利建成,圆满通过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赛事测试,并荣获“亚冬会场馆安保示范单位”称号。

宋斌:100天“连轴转” 织牢“平安网”

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的制定、现场图绘制、警力部署、点位设置、人车流线,平房分局指挥中心副主任宋斌率战友们反复调整、推演论证,不放过任何一丝差错。

宋斌是冰壶馆安保指挥部的核心力量。那些静谧的深夜,宋斌和战友们挑灯夜战,在各个环节抽丝剥茧、查漏补缺,为亚冬会安保打下坚实基础。

“亚冬会是举国盛会,安保人员部署是重中之重。”宋斌布满血丝的双眼紧盯着平面图对同事说。宋斌经常加班到深夜,第二天又早早来到冰壶馆现场开展工作。他患有糖尿病,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导致免疫力下降感染甲流,但他吃了退烧药后,又回到紧张的工作中。


宋斌

亚冬会安保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一项基础数据的变动、一个点位的调整,背后涉及众多流程。宋斌带领战友们组织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安保警力测算,进行一场又一场的专项技能培训,同时还与场馆、消防、医疗等多个部门单位沟通对接、协调联络。

随着亚冬会开幕日期的临近,大家越发忙碌,常常鏖战到凌晨。从安保工作筹备开始,100天的“连轴转”,每天工作14个小时,有时白天黑夜不休,这样的夜以继日从未间断。

吴昊:踏雪寻踪 场馆安宁守初心

在亚冬会安保工作启动后,双城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吴昊主动请缨,投身到哈尔滨体育学院安保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民警的责任与担当。


吴昊

在亚冬会安保工作筹备阶段,吴昊先后百余次来到哈尔滨女子冰球馆,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实地踏查,制定详细的警力部署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明确岗位职责、执勤点位和警力配置。同时,他仔细研究注册制证业务,细化场馆分区,熟知场馆各处通行权限,多次举行培训会议讲解执勤点位工作职责、工作人员证件识别、通行区域划分等知识,组织支援警力开展10余次摆练演练。

场馆进入锁闭期,因部分工作人员证件未下发,无法通过安检大棚进行安检,造成安检大棚拥堵,人员情绪不满。如不快速应对将造成安检大棚瘫痪,影响场馆运行秩序。吴昊第一时间带领注册志愿者赶到现场,对持证通行事宜进行解答,同时组织现场警力维持秩序,引导无证人员前往注册办公室。在他的协调下,安检通道无证人员自行离开安检大棚,没有对场馆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亚冬会开幕在即,吴昊坚守在他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为亚冬会的顺利举办保驾护航。

(图片由哈市公安局提供)

通讯员:黄庆;记者:李爱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