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有一种年味是团圆,还有一种年味是坚守。春节假期,贵阳贵安各大“菜篮子”供应基地里的工人忙碌不停,用坚守丰富群众“菜篮子”,让这个春节有了别样的奋斗底色。

2月5日14时许,在位于息烽县西山镇小堡村的贵州水之源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500斤活蹦乱跳的鲟鱼正在装车,即将发往贵阳渔樵水产品综合市场。

该公司早在正月初四就开始了销售。渔场现场负责人翟兵说:“正月初一发了一批鲜鱼后,市民要准备的年货都差不多备齐了,我们也放了两天假。从正月初四到现在,已发售7000多斤鲟鱼。”

小小菜篮子,事关大民生。基地的一头连着田间地头,另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早在今年1月20日,市农业农村局就启动了“菜篮子”保供日报制度,并在春节期间安排相关处(站)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与气象等部门沟通会商,提前研判天气变化对蔬菜、畜牧生产的影响,及时采取防寒抗冻措施,落实生猪产能调控,稳定肉蛋奶、水产品等重点产品生产,合理有序出栏。

“春节前,我们积极做好调度工作,在蔬菜供应方面,目前全市蔬菜在土面积42万亩,1月28日起,预计10天可上市8万吨。同时,依托市农投集团与省内罗甸、册亨、关岭、榕江、望谟等地及省外广西、海南等地签订的订单基地,扩大了冬果菜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信息处负责人说,“此外,两个一级批发市场春节期间正常营业,节前库存约9000吨,正月初四起,逐步恢复每天4200吨的正常进场量。”

春节假期,不仅蔬菜供应保障有力,“肉盘子”也有充足准备。目前,全市生猪存栏88.21万头,155家重点生猪保供企业(场)100公斤以上生猪存栏8.89万头,可有效保障应急情况的猪肉供应。

2月5日,在清镇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的种苗场内,60多名工人正在育苗。“今天已出栏37000只鸡苗。”公司总经理朱文鹏说,“我们总部负责育苗,由附近560多户村民代养,最终再回收到总部集中销售。”

春节期间,该公司提前错开大年三十与正月初一的出苗期,为员工放了两天假。从正月初二开始便复工复产,每天出栏鸡苗都在4万羽左右。朱文鹏介绍,农户代养的肉鸡也以相应的比例出栏,2月份预计可出栏肉鸡120万羽。

目前,贵阳贵安家禽存栏1387.78万羽,其中5家肉鸡应急保供企业存栏50日龄肉鸡330万羽,每日可上市肉鸡8.5万羽,按日均消费白条鸡3万羽测算,可保障冬春市场供应。市农业农村局畜牧站负责人介绍,除肉鸡外,目前蛋鸡存栏219.71万羽,加上部分养殖场库存,每日上市量116.17吨,可保证正常市场供给。

供给端有“输出”,销售端也有充足保障。春节期间,全市惠民生鲜超市、8大商业超市、42家应急运销主体和批发市场都提前做好货源调运,从正月初一起就正常营业,对稳定市场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勤春早功不负,扬帆起航正当时。贵阳贵安农业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切实有效保障了市民春节期间的“菜篮子”供应。“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共201家,春节假期未停产71家,截至2月5日,已投入生产企业151家,复工复产率75%。”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已建立市级与区(市、县)级日报制度,精准对接每家龙头企业,及时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为新一年的高质量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记者 李佳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