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在辽宁本溪某炮兵团的营房外,一位拾荒老人晕倒在大雪之中。解放军战士发现之后,立刻将他抬进军营。经过军医的紧急救治,老人渐渐苏醒过来,并要求面见团长。
当团长闻讯匆匆赶来后,老人吃力地下了床,努力挺直腰板,冲着团长立正敬礼,用沙哑而坚定的声音高喊道:“报告首长,48年前的任务已完成,请指示!”
此言一出,众人愕然,这位拾荒老人究竟是什么身份,48年前的任务又是怎样的任务?
这位老人名叫常孟兰,出生于河北赞皇县。1946年,21岁的常孟兰在偶然的机会下参军入伍,由于作战勇敢,又有些文化,常孟兰很快被提拔为机枪班班长。在清风店战役中,常孟兰手持机枪击落敌机,开创了八路军以轻型武器击落飞机的历史。
1948年平津战役期间,在与国民党“暂三军”战斗的过程中,常孟兰奉命带领7名战士掩护全团转移,连长叮嘱常孟兰,不听到长号响起绝不能撤退。
常孟兰和7名战友在山道上摆开阵势,还专门安排了一名小战士隐蔽在高地听号声。战斗打响之后,尽管常孟兰等人依靠有利地形,打退了敌人的三次进攻,从黄昏打到了天黑。
由于迟迟听不到号响,负责听号的小战士跑来向常孟兰建议撤退,但常孟兰坚持说没听到号响就继续打。就这样又坚持了一个半小时,常孟兰和战友们精疲力尽,弹药也所剩不多。
敌人的第四轮进攻打响后,先打出了照明弹,之后就是猛烈的炮击,两名战士当场牺牲。敌人冲上来之后,常孟兰带领剩下的战友们与敌人混战在一起,结果等常孟兰提着机枪奇迹突围在之后,发现冲出来的只有他一个人。
和大部队失去了联系,又弄丢了能证明身份的文件,常孟兰只好向着家乡的方向一路乞讨。新中国成立之后,常孟兰家里成分被划为富农,他本人也被怀疑是逃兵,穷困潦倒的常孟兰开始一边乞讨,一边寻找部队。
常孟兰先来到北京,找到有关部门请求归队,结果有关部门的同志查询之后,告诉常孟兰没有找到他当年所在的部队。之后常孟兰又走访了当年失散的7位战友和连长的家,结果仍一无所获。
等常孟兰找到华北军区的时候,事情终于有了眉目,但常孟兰当年所处的大部队已经奔赴朝鲜战场,帮忙查询的同志告诉常孟兰,让他先回家等待,等部队从朝鲜回来,就通知他归队。结果这一等就等了40多年。
1984年,有部队在常孟兰家乡附近建了一个训练场,常孟兰便主动到部队帮忙干活,逐渐和部队的官兵熟络起来。1996年,部队中一位少将帮常孟兰打听到,驻扎在辽宁本溪的某炮兵团,前身就是常孟兰当年所在的部队。
常孟兰得知这一消息后,连春节都顾不上和家人一起过,就踏上了寻找部队的路途,结果由于春节期间客车停运,常孟兰干脆走着去寻找部队,结果刚走到兵营门口,就因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晕了过去。
团长听说常孟兰的经历后,经过一番调查,证实了常孟兰的身份。原本团长要安排常孟兰住进养老院养老,但常孟兰拒绝了这一好意,这么多年来他寻找部队,一是为了归队,二是为了弄清楚当年部队吹没吹响撤退的长号。
原来,当年大部队为了不暴露目标,的确没有吹响撤退的长号。常孟兰弄清楚了真相,拿着证明回到家乡,继续为训练场帮忙干活。
2007年,根据常孟兰事迹改编的电影《集结号》上映,常孟兰是其中“谷子地”的原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