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当东、西、南、北咽喉要道。 南走吴楚闽越;北达幽燕齐赵;东往琅琊东海;西通西京长安。 兖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质集散地。这里人口稠密,农业发达,也是豪族大姓势力云集之地。
实权一般由当地的大姓冠族控制,士族势力异常发达地方长官如果没有豪族的背景,仅以客兵或者名士身份任职,大多沦为豪族傀儡。如果所行悖逆豪族之意,轻则遭到替换,重则被攻杀。
河内太守王匡,因为杀死胡母班,得罪了兖州泰山郡的豪族。在泰山郡募兵时,就被当地豪族联合曹操杀死。
东郡太守的位置上,更换也非常频繁。桥瑁是桥玄的族子,出自名门梁国睢阳桥氏,其加湿显赫,有经书传家的标准世家大族。桥瑁也得以以名士的身份,担任兖州刺史,在何进谋诛宦官的过程中,又任东郡太守。
在讨董过程中,桥瑁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拟了矫诏,传檄各州郡,鼓动联合起兵反董。很多犹豫观望的地方势力,最终加入了反董阵营。但桥瑁依仗着手中的军队,恃强而骄,并不把当地豪族放在眼里,多有凌辱轻蔑。这种强权的人物,并不能被地方豪族所接纳。作为兖州豪族代言人的兖州刺史刘岱,会同陈留郡、济阴郡的州郡兵,共同攻击桥瑁,桥瑁因此身死。攻杀他的不仅有联军部队,还有数郡的官吏和民众。
杀死桥瑁后,刘岱让声望并不是很高的王肱来担任东郡太守。此前,桥瑁依仗兵力坐镇东郡,虽然没有亮眼的表,却足以自守确保无虞。王肱的能力还是声望,都难以与并不足以与桥瑁相比。
黑山贼行山脉的诸山谷之中亦兵亦民的部队,其首领是山间豪帅,各部之间较为分散,互不统属,但数量众多。加之因战乱、灾害而造成的粮食缺乏,兖州较为富裕,因此十余万黑山贼在其于毒、白绕、眭固等的带领之下,趁着兖州内乱、东郡易主,寇掠魏郡、东郡一带。王肱面临黑山贼进攻时,屡屡遭遇失败,不能抵挡。无论是兖州豪族,还是希身处冀州的袁绍,望有更加强有力的人物,来加强防守。
恰逢曹操带兵由河内进入东郡地界,并在濮阳一带,击溃了黑山贼白绕部。袁绍因此向朝廷“上表”,举荐曹操做了东郡太守。这次人事上的变动,得到了兖州刺史刘岱的默许,曹操得以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此时曹操仍是“客兵”的身份,本质上与前几任太守并无太大差异,仍然受制于当地豪族。为了尽可能减轻兖州豪族的制约,曹操将东郡治所,由黄河南岸的濮阳迁至北岸东武阳,距离袁绍更近,可以更加快速得到支援。另外,这里由一处重要的黄河渡口——仓津亭,可以为曹操提供多的战略主动权。
到东郡之后,曹操展现了超越常人的能力。这对于最饱受战乱的东郡,能够抵御黄巾军、黑山军的袭击,这种能力至关重要。
曹操上任郡守之后,果然不负众望。曹操驻军顿丘时,于毒率军攻打东武阳。曹操以围魏救赵之计,置东武阳于不顾,转而攻击黑山军的本屯。于毒放弃攻打东武阳的计划,回军救援大本营。曹操邀击眭固,又在内黄与匈奴於夫罗交战,皆大获全胜。至此,黑山军向兖州转移的行动宣告失败。
曹操虽领东郡太守,但“客兵”的性质仍未改变,主要是因为曹军粮食仍依靠当地豪族与其它牧守供给,事实上曹操在白马时的军粮供给一直是靠着袁绍,所以此时的曹军仍算不上一支本土势力,力量依旧单薄。
对于兖州的威胁并没有解除,流窜于青州、徐州一带的黄巾军,杀死了兖州刺史刘岱。袁术与各种复杂的势力,其势力又欲进入兖州。
在危局之下,兖州豪族基本形成共识。他们希望强有力的人物主政兖州,以应对各种危机。在东郡郡治所东武阳,曹操得到了当地豪族的支持。其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陈宫。他受到曹操的征辟,在郡中任属吏,正式开启仕途。
其中一支号为黑山军,在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等地太行山脉的诸山谷之中,所以有“黑山”之称,有白波、于毒、白绕、畦固等部,大者二三万,小者六七千,总人数有百万人之多。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黑山军眭固、于毒、白绕等部集合了十多万人,攻打魏郡、东郡,当时的东郡太守王肱抵敌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