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7日,菲律宾马卡蒂市的华人邓某因涉嫌使用敏感设备搜集机密信息,被菲律宾国家调查局(NBI)逮捕。

然而,这起案件的曝光却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尤其是当局的调查是否存在草率和失误,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邓某被指控为技术软件工程师,涉及控制或自动化工程,但在随后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NBI公布的信息揭露了调查中的重大失误,引发了更大的混乱。

乌龙事件:两人信息混淆

在1月31日的发布会上,NBI展示了所谓的邓某背景资料,称其为“Yuanqing Deng”,毕业于南京一所军事院校,且是一名技术工程师。

然而,媒体很快发现,这名“Yuanqing Deng”实际上是南京原解放军理工大学的教授邓元庆,而被捕的邓某是邓元清,两者完全不同。


邓元庆是电机电子领域的知名学者,且与间谍活动毫无关联,而邓元清则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专攻石油与炼制,根本与军工或间谍活动无关。

由此,NBI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错误信息,令人质疑其调查是否存在失误。



“高科技设备”背后的真相

尽管NBI称邓某拥有高科技设备,但经过进一步调查,这些所谓的设备不过是一些普通工具,根本无法用于搜集机密信息。一些视频博主和网友指出,NBI的说法缺乏实质证据,令人怀疑其真正目的。

背后可能的政治动机

此次事件的处理方式和信息混淆,引发了外界的猜测。有评论认为,菲律宾当局可能通过这一事件转移公众对国内经济问题的关注。

菲律宾近期面临着一系列经济挑战,包括大米价格上涨、官员腐败问题和交通拥堵等社会矛盾。

有网友提出疑问,如果邓某真的是为了搜集机密资料,为什么要使用如此笨拙的设备?这一点无疑加剧了对调查真实性的质疑。

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怀疑,是否存在刻意制造话题,来分散民众对其他重要议题的注意力。

邓元清被捕事件暴露了菲律宾NBI调查中的重大失误,而随之而来的政治动机和舆论压力,也让这一案件成为了社会讨论的焦点。

随着更多细节的曝光,菲律宾当局的调查过程以及处理方式将继续受到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