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献忠有没有屠川?网上争议很大,今天,我们试着来理一理。

很多人否认张献忠屠川,理由是《明史》是清朝重臣张廷玉主编的,《清史稿》又是满清遗老赵尔巽等所编,因此,他们的立场肯定站在清朝这一边,抹黑了张献忠。

这种说法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关于张献忠在四川大肆杀人,岂止是《明史》和《清史稿》上有记载,足有几百本地方志,民间笔记和家谱记录了张献忠在四川大开杀戒,连外国传教士都详细记录了张献忠杀人的过程。这么多文献可以交叉证明,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张献忠是洗不白的。关键就在于当时四川人口锐减,是不是张献忠一家杀的?张献忠究竟杀了多少人?

崇祯十七年(1644),这是天下最乱的一年,没有一块安静的地方。

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杀。

四月,山海关大战,吴三桂降清,李自成在打败之后于四月三十日退出北京。五月,清军进入北京,改元“顺治”。同月,明朝残余势力在南京拥立朱由崧即位,史称“南明”。

这年春天,张献忠率部逆江而上,向四川进军。二月占领万县,六月攻下重庆,八月攻下成都。十一月,张献忠把成都改名为“西京”,建立大西政权。

张献忠进川之路,就充满着杀戮。

在攻克重庆之后,张献忠下令把四川巡抚陈士奇五马分尸,并把俘获37000名明军全部砍去右手,以震慑四川明军的反抗。这段记录出自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计六奇所著的《明季北略》。据记载,张献忠喜欢砍人手臂,类似行为还有很多,在攻占安徽六安时,“献忠复陷六安,尽断州民一臂,男左女右。”

刚入蜀的时候,张献忠把四川的明朝宗室,官员杀戮殆尽,这只是农民军的正常反应。

第一年(1644年),张献忠希望以四川为根据地席卷天下,尚比较克制。对于反抗过大西军的军民,张献忠采取戳瞎一只眼,割一只耳朵,砍断一只手作为惩罚,并把他们驱赶到各地震慑人们的反抗。对于普通老百姓,张献忠还能相安无事。大西军在出城的老百姓脸上盖一个“大西顺民”的印章,回城时印章没了,也要砍头。

张献忠还让军队假扮成农民、商贩、乞丐等,到民间刺探消息,对于说他不好的人,一律杀了。

其中还有一个笑话。有一家夫妇,晚上在家聊天,妻子训斥丈夫说:“少说话,莫到处讲张家长,李家短。”第二天,这对夫妇被张献忠赏赐了大量金银,理由是他们夸了张献忠的张家长久,李自成的李家短命。


(1645年形势图)

到了1645年,南明加强了对渗透,不断派人去招揽四川的地方势力,川人本来就对张献忠的高压政策不满,人心浮动,反抗势力不断涌现。

张献忠原本想以四川为根据地图谋大事,但是,农民的局限性,长期流动作战和忽降忽叛。让他完全不知道怎么去建设根据地。张献忠所做的一切只会把百姓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他又完全没有自醒能力,老百姓不服从反而加大他的怨恨和报复心理。

面对川人的反抗,大西政权的丞相汪兆麟出主意说,既然四川人不服,不如另取其他地方作为根据地,但要把川人杀光,以免被其他势力利用。张献忠深以为然,杀心顿起,开始大规模屠杀。

顺治二年(1645年)七月十三日,张献忠首先开始在成都实行大屠杀,先杀男人,再逼妇女投江。在成都周边的简州(今简阳市),大西军先是抢劫财物,然后又把居民屠戮殆尽,此举被大西军称为“卷塘”。

张献忠出身于农民,对读书人有天然敌意,又担心读书人被其他势力利用,于是,他以举办科举考试为名,诱使四川读书人到成都应试。在五千多名考生抵达成都后,被屠杀殆尽。

1644年,两名法国的传教士利类思和安文思来到了成都。他们最初对张献忠并不了解,到张献忠手下任职,希望能借张之力在蜀中传教。张献忠也是怀着看稀奇的态度接待了他们。

在言谈中,两名传教士发现了张献忠的可怕之处,教士给张献忠讲博爱,张献忠却顺着意思告诉他们杀人是因为爱他们:“吾杀若辈,实救若辈于世上诸苦,虽杀之,而实爱之也!”

杀人居然是因为不想他们在世上受苦,两名教士不寒而栗。利类思和安文思在他们所著的《圣教入川记》中详细记录了成都城外杀人的过程。1645年11月22日,张献忠把成都居民驱赶到南城外,以“通鞑子”为名,屠杀了数万人,尸骸堆积如山。

顺治三年(1646)正月,张献忠又发起了新一轮屠杀。他规定,成都除14岁以下的,其余不论男女老幼,尽杀之。顺治三年二月至六月,张献忠又派兵下到三十二州县,规定每杀一人,剁两手掌、割两耳及一鼻,记功一次,妇女四双手记一功,小孩六双记一功。

此时,已经是张献忠最后的疯狂了。

1646年十一月,张献忠在迎战清军豪格时战死。

关于张献忠屠川,这是无法洗白的。如果是一两本正史记载也就罢了,问题是记录这段历史的书太多了,史书,笔记,家谱,甚至外国人的传记都有。这些记录又能相互印证,很难推翻的。

如果说是四川人都是清政府杀的,然后栽到张献忠头上,进行蓄意抹黑,那有点强词夺理了。因为对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的屠杀,清政府都没否认,又何必专门去否认自己在四川干的事情呢?

前些年打捞上来的“江口沉船”也显示,张献忠掠夺的财物里,有很多来自普通老百姓家的银钗,银手镯等,张献忠队伍的纪律性可见一斑。综合张献忠所有的事迹,滥杀无辜是伴随着他其起事的一生,所以又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张献忠为什么如此嗜好杀人?综合看张献忠的史料,此人确实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喜欢用武力解决一切问题,报复心强,疑心重,刚愎自用,暴力倾向严重。

清代学者彭遵泗写了一本《蜀碧》,搜集了很多张献忠在四川的史料。彭遵泗还讲了他自己的曾外祖父王志道的故事,让人对张献忠喜怒无常的性格有更深刻的认识。王志道奉命给张献忠写旗帜上的大字,写的非常好。张献忠拍手叫好之后说,“尔有才如此,他日图我者必尔也!”王志道就这样稀里糊涂掉了脑袋。

鲁迅对张献忠是这样评价的:"先前我看见记载上说的张献忠屠戮川民的事,我总想不通他是什么意思;后来看到另一本书,这才明白了:他原是想做皇帝的,但是李自成先进北京,做了皇帝了,他便要破坏李自成的帝位。怎样破坏呢?做皇帝必须有百姓,他杀尽了百姓,皇帝也就谁都做不成了。"

确实,张献忠在四川的后期,已经有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所以,大规模杀人不奇怪。

当然,客观的说,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也不是张献忠一家杀的。

明末四川人口约300万,至清初仅余不足10万。这期间不仅有张献忠据川,还有清军和张献忠大战,清军和南明拉锯,清军与地方武装(如“摇黄十三家”)混战,随之而来又有饥荒,瘟疫,虎患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了四川人口的锐减。清军肯定也杀了不少,但是以当时清军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很少会进行无差别屠杀。在入主中原大势已定的情况下,清军没有随意屠杀平民的动机。

张献忠在四川杀了多少人?几十万人肯定是有的,而且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带,山区相对较少。要说四川人口减少几百万,全是他一家杀光的,倒也有些说不过去。

我认为,讨论历史不要带着某种立场或者情绪去先入为主,而是要以史实为依据,综合分析动机和后果,才能有客观的结论。

敬请关注本公众,一起学习历史,感谢每一个遇见的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