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八开工了,年也过完了,可咂摸下过去几天的年味儿,就好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滋味。想着主要原因,大概是禁售禁放政策贯彻落实地够彻底,没有绚烂耀眼的烟花,没有此起彼伏的爆竹声,被“阉割”了年味儿的春节静悄悄,自然也不再有记忆里普天同庆的热闹。



今年年前,我去了拉萨,没有在老家度过除夕夜。根据网络信息搜索到的信息,拉萨市民里藏族超过三分之二,汉族不到三分之一。因为藏族同胞们有属于自己的藏历春节,所以他们对于春节的热情远不如汉族,甚至很多藏族人直言自己不过春节。不过,除夕夜新旧交替的时候,拉萨出人意料地响起了一阵热火朝天的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感觉像极了小时候我家那边近乎彻夜的鞭炮声,真真“梦里不知身是客”。反倒是我老家,这个除夕夜料想是一片让人抓狂的寂静,因为政府早早就例行公事地发下通知,不允许销售、运输、燃放烟花爆竹。这可真是一个吊诡的对比:传统过春节的区域,反倒没有地处边陲的拉萨年味儿足。



禁燃禁放烟花爆竹的理由,可以罗列出一堆,譬如严重污染大气、导致意外伤害等等。在印象里,每年春节期间,都会出现因烟花爆竹引发的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新闻,或许是社会新闻版面上看来,或许是街头巷尾听来,就像最近热度颇高的新闻“1·30四川男孩放炮炸翻多辆豪车事件”,依旧在每天更新着动态进展,距离最终尘埃落定尚有一段时间。就这,还是在很多区域都颁布实施禁燃禁放烟花爆竹政策的大背景下,如果放在自由烟花爆竹自由燃放的年代,有关的新闻事件,还要再翻上几番。禁掉烟花爆竹,确实事实上让很多的意外损失消弭于无形。



但是,就像这个社会不会因为车祸禁掉汽车,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禁掉烟花爆竹,大概属于因噎废食,属于一刀切了。就像刚提到的小孩子放炮炸翻豪车事件,每年都有类似事件发生,属于春节期间的新闻标配。这种事情,大家都不想看到,但就像每天发生的车祸一样,属于一个大基数下必然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如果要考虑保护未成年人安全,可以考虑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花爆竹,可以让烟花爆竹销售商对购买人做好安全警示;如果要考虑财产安全,还有监护人承担责任,一般涉事主角都是八周岁以下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管惹出多大的祸事,其监护人都逃脱不了监护不力的责任,相应追责监护人就可以了,也能够起到警示其他监护人的意义。



还有一个公共安全的问题,譬如可能引爆暴露在外的天然气管道,可能引爆沼气池这些。其实,如果一个烟花爆竹就能对这些设施造成威胁的话,证明这些设施存在风险点,禁止烟花爆竹不过是在防范意外引发的风险。但是,如果万一有别有用心的人,蓄意钻此空子制造混乱,又该如何防范呢?难道不是防不胜防?至于污染大气的问题,其实更好解决,大可以研发低污染版本,难度不好评估,但大概率要比研究原子弹低得多,再有,也可以组织统一定点燃放,限制燃放的规模等等等等,办法有很多,不必非得一纸禁掉。



2024年12月4日,春节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知道在春节申报非遗的过程里,有没有烟花爆竹的元素出现。现在的现实是,烟花爆竹没了,年味也淡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成为了一种无法言喻的童年体验,这样的春节,还能算是正宗的春节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