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08年,全球107国联手施压,要求我国签署条约,销毁一种炸弹武器。

然而一向热爱和平的中国,这一次却立场明确地拒绝了。

究竟是什么样的武器,能让这么多国家如此紧张?

而我国又为何不愿销毁它呢?



集束炸弹

2023年7月7日,拜登政府作出了一项在全球范围内激起广泛争议的决策:批准向乌克兰输送集束弹药。

相较于此前美西方提供的战机和坦克,集束弹药可能现身乌克兰的消息,令国际社会深感忧虑。

法新社报道称,此决定迅速在美国国内掀起抗议浪潮。

同时,加拿大、西班牙等多国以及联合国,均对此表达了反对立场。



联合国秘书长在消息传出后迅速发声,明确表示反对使用集束弹药,并详细阐述了其危害。

面对联合国的劝阻,北约方面只能表示:这是成员国自主决定的事务,北约组织在此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

另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前总统特朗普于11日发布声明,抨击拜登向乌克兰提供集束弹药的决定。

他呼吁停止这种疯狂行为,称此举可能将美国卷入第三次世界大战。



针对美国政府向乌克兰提供集束弹药的计划,五角大楼发言人柯比回应指出:美国充分认识到这类弹药可能对平民构成的危险,但同时也承认,这些弹药在战场上是有实用价值的。

柯比还透露,乌克兰军队每日弹药消耗量巨大,尽管美国一直在努力加快弹药生产,但仍难以满足乌军的迫切需求。

因此,美国决定向乌克兰提供集束弹药作为补充。

对此,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作出回应称:为了应对美国向基辅提供集束弹药的举动,俄军将考虑在乌克兰战场使用同类弹药。

绍伊古



但与此同时,他也强调:“俄罗斯深知此类弹药对平民构成的威胁,因此之前未在特别军事行动中使用。”

事实上早在2008年,爱尔兰都柏林举行的禁止集束炸弹国际大会上,111个国家的代表就已签署了一份,全面禁止集束炸弹使用、生产、转让和储存的草案。

这标志着国际社会在全面禁止集束炸弹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国际禁用集束炸弹公约》自2010年8月1日起正式生效

要求缔约国禁止制造和使用大多数种类的集束炸弹,并在8年内销毁所持集束炸弹。



截至2023年7月,已有超过120个国家签署了《集束弹药公约》。

但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均未加入该公约。

那么,集束炸弹到底是什么?为何会一听到这个名字,国际社会的反应就如此之大?

还有一点令人感到诧异的是,一向主张和平的中国,为什么也没有签署《集束弹药公约》呢?

美国频繁使用

集束炸弹,又被称为子母炸弹

是一种将多个小型炸弹组合在一起,进行同时或连续投放的武器。



它主要用于攻击坦克集群、部队集结地,以及机场跑道等大面积或集群目标,具备强大的破坏力。

当集束炸弹达到预定高度或时间时,会自动释放数十甚至数百个小炸弹。

这些小炸弹在撞击地面目标时,会发生爆炸。

先进的双用途集束炸弹,更是威力惊人。

其小炸弹不仅能穿透125毫米厚的装甲,爆炸后的碎片,足以覆盖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区域,造成大范围的杀伤。



而集束炸弹之所以臭名昭彰,就是因为其采用了这种广覆盖的投放方式。

众多子炸弹在空中碎裂成成千上万的碎片,对地面人员造成大面积且无差别的攻击。

无论是武装分子还是平民都难以幸免,因此被冠以“死亡地毯”的骇人称号。

更令人担忧的是,集束弹药中未爆炸的子炸弹,就如同潜藏的地雷。

即使是在战争结束后,这些炸弹仍然会长期威胁平民的安全。

尽管集束弹药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但美军在历次战争中,仍频繁使用。



以越南战争为例,1964年至1973年间,美国向老挝投下了200多万吨炸弹,其中三分之一未能爆炸。

时至今日,这些未爆弹药仍遍布老挝。

不仅污染环境、阻碍农业发展,还时刻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

据统计,美国在柬埔寨投放的集束炸弹,产生了2600万至3000万枚子炸弹。

其中500万至600万枚仍未爆炸,持续造成伤亡,成为柬埔寨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1991年海湾战争中,数万枚集束炸弹未爆炸,导致伊拉克和科威特在战后数月内,不断有人员伤亡。

美军的评估报告也显示,包括集束炸弹在内的非制导炸弹常偏离目标,造成附带伤害。

许多集束炸弹深埋地下,给清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1999年,北约在南联盟科索沃,投放了1392枚集束炸弹。

据北约估计,有8%至12%的炸弹未爆炸,地面上还遗留了34744个未爆小型子炸弹,严重威胁当地安全。



防君子不防小人

我国对集束弹药的问题,一直高度重视。

可为什么却没有签署《国际禁止集束弹药公约》呢?

实际上,美国和俄罗斯都拒绝签署该条约。

俄罗斯国防部官员布任斯基中将曾表示:俄罗斯反对极端的禁止措施,认为这些措施是由那些不生产也不装备集束弹药的国家所推动的。

而在2008年公约草案通过后,美国也态度冷淡。



其国务院发言人汤姆·凯西指出:尽管美国关注集束炸弹引发的人道主义问题,但集束炸弹在军事上具有重要作用,销毁集束炸弹将危及美军及其盟友士兵的安全。

明明这两个集束弹药库存和使用大国都拒绝签署,国际社会却转过头来向中国施压。

我国自然是态度坚定,决不妥协。

从国家的立场出发,必须要权衡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是集束弹药可能引发的人道主义问题;

另一方面则是国家有权通过军事手段维护国防安全,包括反恐行动在内的合法权益。



毕竟,各国国情千差万别,面临的安全环境和军事战略各不相同。

这就导致了,在是否应禁止集束弹药问题上存在分歧。

而且,在处理集束弹药相关技术改进措施等问题时,某些国家也没有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

他们提出的技术指标往往过高,即便是发达国家也难以轻易达到。

更不用说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了。



因此,我国主张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全面考虑各国的不同国情、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

采取的措施需贴近现实,不能过于理想化。

更何况,这份条约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比如,美国没有签署条约,而某个签约国如果与美国一起联合作战,并帮助美军使用集束炸弹,是否违反协定?

1997年达成有关禁雷的《渥太华公约》,就明确禁止签约国帮助他国使用这种武器。



而《国际禁止集束弹药公约》却没有对此给出硬性规定。

所以,这样的协议归根结底还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中国一向爱好和平,有大国的责任感。

所以我国即使不签署条约,对此类武器的使用也一样会是慎之又慎的。

而对于某些双标的美西方国家而言,契约精神只存在于对他们有利的事情上。

多少条约束缚,恐怕也无法阻止他们为了利益使出的种种恶劣手段。

参考资料

黄志雄、范琳《国际法人本化趋势下的2008年〈集束弹药公约〉》

赵玉清、王小波、张海娟《集束弹药公约与子弹引信发展趋势》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