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是美好的团圆景象,都说过年的时候最高兴的就是老人和小孩,小孩不仅能穿新衣还能拿到压岁钱,而老人能收到礼物,还能看到平日里忙碌的孩子们,尤其是看到自己最疼爱的孙子们,这种承欢膝下的感觉正是老年人最期盼的幸福。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当昔日里能提供劳动力,能帮家里赚钱或者带孩子的老人真的老到下不了床的那一天,又有几个人能真的做到,把老人当成“宝”去对待?答案或许令人不愿说出口,但却是大家心知肚明的。
小时候爹妈面对刚出生,同样离不开床铺的孩子,是如何充满耐心和细心地去温柔引导的,孩子没有记忆,父母却是印象深刻;可当自己老了之后,别说床前有孝子了,就连“床”都没有,又该是怎样令人唏嘘的画面。
八旬老人过年躺地铺,几个孙子挨个磕头,网友:这孝心真“廉价”
在一些农村地区,依旧保留着孙子给老人磕头拜年的习俗,虽然“磕头”这一行为有所争议,但对于一家人来说,这种行为恰恰是表达孝心最好的方式,可在这户人家里,同样是几个孙子挨个给老人磕头,可却看得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视频画面中的老人,躺在水泥地上,地面铺着纸壳子和单薄的被褥,通过周围人的穿着来看,所在地冬天的温度称不上温暖,而老人躺在地上面色灰败,因为寒冷而有些发抖。
这间屋子显然不是卧室,周围还堆满了杂物,几个大孙子陆续过来给老人磕头拜年,而老人的神情显然看不出几分喜悦,有的只是因为寒冷而感受到的无助,这个新年对他来说,显然并不好过。
不知道这家人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情,把这样的视频发出来,是觉得孙子给老人磕头显得很孝顺吗?可若是真孝顺,又怎么会让如此年迈的八旬老人,在大过年的时候还在水泥地上打着地铺呢?
评论区的网友们也是众说纷纭,都说农村是最讲究孝道的,可这份孝道究竟是“走形式”还是“为了面子”,是“真心实意”还是“廉价的表演”,自己看不清却不代表别人也看不清。
当孝心从“真情流露”变成了“走形式”,老人连最后的体面也没了
有网友调侃:这孝心可真“廉价”,与其让孙子们在这里挨个磕头,不如给老人端上一碗热水,他都已经冻得瑟瑟发抖了;更有网友看不下去的表示:这么一大家子人,众筹给老人买一张简单的床,买一个电热毯有那么难吗?
山东的一名网友感慨:在农村,有不少人一年到头都不管爹妈的“吃喝拉撒”,到了大年初一,早上的第一碗饺子必须要早早地送给老人,还要让整条街的邻居都看到,以此彰显自己的孝顺。
网友口中的“第一碗饺子”和视频画面中孙子们的磕头可谓是不相上下,都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孝心,而非真正的孝顺,无论这个老人是病到了生命的尽头,还是无法生活自理,都不是子女连一张床都不给他的理由。
尽管有部分地区的网友表示,按照当地的习俗,人老到快不行的时候,的确会把老人挪到地上,但其他地区的网友依旧表示无法接受,难道习俗有亲人的感受重要吗?
别管什么习俗不习俗的,作为老人,他是父母也是长辈,哪怕是生命走到了尽头,也理应给予他们最后的体面,而不是让他们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尽管他们嘴上不说,但内心的悲凉却都是写在脸上的。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