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昱
编辑 | 周智宇
十年前,微信红包在春晚成功爆发,最终在移动支付领域站稳脚跟;今年,微信蓝包春节首秀,虽然暂未获得裂变式爆发,但也顺利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2月5日,微信团队发布2025春节数据报告《微信里的赛博年味儿》显示,春节期间,在微信里为朋友“送礼物”的需求旺盛。其中,收到礼物数目最多的省份前三甲是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
而较远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地区,也都有人收到微信“送礼物”。
从“送礼物”所选择的商品来看,休闲零食、糖果/巧克力、毛绒/布艺,这类客单价低但节日氛围浓厚的商品类目订单量旺盛。
与此同时,报告显示,书籍作为黑马选手,成为许多人的送礼首选,包含经典著作、育儿百科在内的多个书籍品类送礼订单量环比增长10000%+。
微信在去年12月开始对微信小店的“送礼物”功能进行灰度测试。当时参与测试的用户可在微信小店内选择支持该功能的商品,付款购买后即以“微信蓝包”的形式送出。
这可以算是腾讯在重新发力电商两年多后,首个引发市场热议的举措,更有不少人将这一功能与微信红包类比。
目前“蓝包”功能已全量上线,且与红包功能并列,占据了“超级入口”的位置。
此外,之前微信 “送礼物” 功能仅限于一对一赠送给微信好友,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与优化,“送礼物” 功能又被拓展到了微信群。
今年1月25日,也就是春节前不久,大量微信用户发现,微信 “送礼物” 功能更新,可一对多送礼的微信群 “蓝包” 正式上线。
用户在微信群发送礼物后,群友点击收取礼物、填写收件地址,便可通过快递收取礼物。若24小时内未收下礼物,系统将自动退款。赠送出去的礼物不支持转赠给群里其他朋友。
“送礼”功能在微信群上线进一步拓展了送礼的方式和范围,也更有利于微信蓝包发生社交裂变。
对于正在发力微信电商的腾讯而言,“送礼物”可以算是一次成功的破圈尝试。
通过这一新的功能,商品在微信生态内的传播路径发生了有趣的变化——以往商家只能通过买搜索、投流的方式推广商品,冷启动成本高昂。但随着“送礼物”功能的推出,商家可以通过社交关系的传播和背书,形成一种链式反应,将礼物和商品推广出去。
中信建投海外团队指出,微信依托成熟的社交网络不断培育用户在生态内电商购物的习惯,对于打开微信电商GMV空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华西证券分析师也认为,微信聊天框新赠送礼物功能,是社交与电商深度融合的创新之举。功能推出恰逢春节年货节等消费节点,具有很强的市场契合度。
事实上,微信并非唯一看到这一机会的平台。淘宝、京东、东方甄选等电商平台也纷纷上线“送礼”功能,试图在春节这一重要节点抢占市场份额。
不过,腾讯要想像当年的红包一样,依靠蓝包来助力微信电商的大规模普及,并不容易。目前微信的电商基建、商家丰富度等都尚不够成熟,以及送礼相对于红包的更高门槛,都会导致“蓝包”难像当年微信红包一样裂变。
年初的年会上,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也表示,希望外界不要对“送礼物”功能过度吹捧,微信要用5年时间甚至更长时间去做一个电商的生态连接器,发挥社交的力量,讲究慢工出细活,要做成精品,未来也期待更多的“蓝包”和新的创意。
华西证券分析师指出:“未来,我们判断微信还将持续优化‘送礼物’功能,引入更多创意礼物与互动玩法,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有趣的社交体验。”
要重新发力电商的腾讯,在去年将视频号小店升级为微信小店,这就意味着,其希望利用微信的强大力量,来建立一个有别于传统货架电商、直播电商的,更大、更有意义、上限更高的微信电商。
“送礼物”只是腾讯搭建微信电商生态中一个重要尝试,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还需要更多“蓝包”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