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是一个锱铢必较的商人,从政后把商人的价值观带入政治,他认为援助乌克兰是一笔生意。

因此2025年2月3日,特朗普宣布,他“正在寻求与乌克兰达成协议”,

美国将为乌克兰与普京的战争提供军事援助,以换取乌克兰的“稀土”

老特说“我们正在投资数千亿美元。他们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我希望确保稀土资源的安全,”

他在华盛顿表示,并补充说乌克兰“愿意这样做”。



俗话说得好,“千做万做,赔本的生意不做”,若觉得亏本,特朗普极大可能会停止援助乌克兰。

那么若美国停止或大幅度减少对乌援助,乌克兰能赢得俄乌战争的胜利吗?

我的判断是没有美国的援助,在欧洲的支持下乌克兰也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原因如下:

首先,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实力,足以支撑乌克兰获胜。

1,欧洲有庞大的经济体量。

2024年12月13日,为了防止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撂挑子,德国、法国、波兰、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和乌克兰的代表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在柏林就《柏林宣言》达成一致。

该宣言写道:“我们承诺给予乌克兰钢铁般的安全担保,包括长期且可靠地提供军事援助和财政援助。”

本次签署2024年《柏林宣言》的欧洲六大国基本上能够左右整个欧盟的决策。

六国人口合计3.66亿,领土面积超过227万平方公里,在2023年的GDP总规模接近15万亿美元(不包括海外殖民地),整体实力相当雄厚。

更重要的是,这六国在欧盟内部的主导地位几乎可以直接决定欧盟27国整体的对外安全与财政政策走向。

另外欧洲先后承诺并已经实际提供的对乌援助金额也十分可观。

自2022年以来,欧洲对乌克兰已经提供了超过1000亿欧元的援助。

未来三年,欧盟还将继续提供至少1500亿欧元的财政与军事援助,包括武器装备、财政贷款、培训和相关经济支持等多个维度。

这些数字在俄乌冲突的财政消耗背景下,足以彰显欧洲欲将乌克兰纳入其安全、政治乃至经济体系的坚定决心。

2,欧洲军工与技术支持潜力巨大。

除直接的资金投入外,欧洲在军工技术、装备供应、情报协作等方面也有着颇具优势的合作基础。

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拥有丰富的军工业体系,能够生产装甲车辆、火炮、防空系统乃至各类精确制导弹药,为乌克兰前线提供多样化的武器装备。

北约标准下的武器系统进一步加强了乌克兰与欧洲国家之间在后勤、情报、战术等方面的协同效率。

虽然美国的军工产能在规模上仍占有优势,但欧洲也正以提高国防预算、加强军工联合研发等方式逐步壮大自身,以应对全球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动。



其次,欧洲在美国退出后,愿意承担支援乌克兰的责任。

1,《柏林宣言的核心内容》包括:欧洲将继续毫不动摇地支持乌克兰抗战;支持乌克兰“欧洲-大西洋”一体化道路,包括最终加入北约;并承诺为乌克兰提供长期且可靠的军事与财政援助。

2,北约秘书长吕特在2025年2月5日的声明中特别提到,北约组织很快将讨论国防支出提升到GDP的3.5%。

这些信号都表明,欧洲有意愿也有能力在支持乌克兰的问题上扮演更加主动和坚定的角色。

也体现了欧洲各国增强在北约内部“话语权”以及摆脱对美国单方面依赖的愿望。

第三,欧洲并不是孤军奋战。

1,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支持。

俄乌冲突并非只关乎欧洲的安全和秩序,一些亚洲与大洋洲国家也在该问题上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援助力度。

日本已经提供了31亿美元对乌援助,并宣布在未来两年内继续追加45亿美元,使总额达到76亿美元。

韩国于2024年4月宣布提供23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澳大利亚这3年来向乌克兰提供了约15亿澳元(约合10亿美元)的援助,并且承诺未来继续提供。

对于这些亚太国家而言,俄乌冲突背后所关乎的国际规则与秩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的援助不仅在金钱数额上可观,而且在道义与政治舞台上进一步强化了乌克兰的国际地位。



2,全球民间募捐与社会支持力量

除了各国政府的支持以外,乌克兰通过其国际募捐网站UNITED24等渠道,持续获得来自全球社会各界的民间捐款。

2024年,乌克兰收到来自全球各地的社会捐款就达7.4亿美元,数额虽不及各国政府的巨额援助,但作为实力与民意的象征意义依旧重大,并为乌克兰的医疗、教育、城市重建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外部财力补充。

第四,乌克兰综合实力虽弱于俄罗斯,但在源源不断的外来援助下,最先撑不住大概率是俄罗斯。

1,乌克兰投入的军费与俄罗斯差距不大。

2025年乌克兰国防开支预算为530亿美元,占其财政总预算的26%。俄罗斯的国防开支预算则被公布为1343亿美元,占财政总预算的32%。

貌似俄罗斯是乌克兰的两倍,但考虑到卢布汇率的贬值和交易市场的不透明性。

按黑市价1美元兑换400卢布,俄罗斯的实际军费仅有680亿美元左右,同乌克兰之间差距不大。

2,国际援助对乌克兰助力巨大。

根据各方预测数据,2025年乌克兰可能获得超过1200亿美元的国际援助,涵盖军事、医药、教育以及重建等各方面。如此可观的外部支撑,使得乌克兰在与俄罗斯的消耗对抗中拥有了更大的回旋空间。

相反,俄罗斯能够获得的大规模外部援助极为有限,主要是朝鲜军队的一些支援,而且也往往需要俄罗斯方面支付相应费用,这在国际制裁的背景下更显被动。



3,俄罗斯是进攻方损耗高于乌克兰。

北约秘书长吕特在2025年2月5日的讲话中提到,俄罗斯在前线每天损失1000至1500名士兵,但仍未能取得明显进展。

俄军对乌克兰防御纵深的突破越发艰难,且这种日均损耗势必造成国内人力与资源的巨大消耗。

若俄方迟迟无法在前线取得决定性进展,后方经济在制裁与汇率风险下进一步恶化,俄罗斯将面临更加严重的财政与社会压力。

结论。

综上所述,若美国在某个节点减少或停止援助乌克兰,欧洲依然有意愿和能力支持乌克兰在与俄罗斯的对抗中走向胜利。

俄乌冲突所折射的,不仅是乌克兰领土与主权存亡的危机,更是欧洲地缘政治版图、北约盟约以及国际秩序的一次重大考验。

欧洲若想在这次危机中证明自身的凝聚力与战略自主,将一定会竭尽全力,不让乌克兰失败。

正如北约秘书长吕特所言,“乌克兰不会失败”,而欧洲多国也已经为这一目标做出了更加明确的、可执行的长期承诺。

可以预见,即使美国的角色有所变化,欧洲依旧能够携手其他热心支持的国际伙伴,共同打造一条稳固而持续的援助之路,让乌克兰继续坚持到俄罗斯“坚持不下去”的那一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