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广军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演进,科学技术与武器装备在战争胜负的天平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谁能在军事技术和装备建设上抢占先机,谁就能在未来战争中占据主动。过去一年,全球兵器发展风起云涌:无人机深度嵌入战场,多代战斗机继续共存,舰艇发展趋向务实理性,导弹武器领域竞争激烈……《晚高峰观军情》推出系列节目《兵器》,盘点过去一年各种武器装备的发展情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前,在地区热点军事冲突的催化作用下,一系列颇具科幻感的武器装备概念正加速转化为现实,这些新概念武器已成为未来战场上制胜的关键变量。
今日聚焦:新概念武器的发展
军事观察员:周伟政
无人装备“遍地开花”
资料图:美国MQ-25A“黄貂鱼”无人加油机为美海军F-35C舰载战斗机加油的画面(来源:观察者网)
在无人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方面,世界各军事强国正试图利用领先的无人技术,甚至有人与无人编组作战技术,来获得军事战略上的优势。军事观察员周伟政分析,2024年是无人技术发展的重要一年,主要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
周伟政 :
第一,装备“全面开花”。 空中有各型高中低档的无人机,陆地上有无人车、机器狼、机器狗,海里有各种大大小小的无人艇和无人潜航器。
第二,技术突飞猛进。 无人技术的迭代更新速度正在不断加快。例如,美国的MQ-25“黄貂鱼”无人机已经成功完成了在航母上的起降任务,并进行了为有人机加油等关键测试。
第三,经过实战检验。 在俄乌冲突中,双方都大量使用了自杀式无人机,这使得被誉为“陆战之王”的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概率大幅下降。
非化学能武器“崭露头角”
资料图:美军“高能激光武器系统”(来源:中国国防报)
随着无人技术的迅猛发展,包括定向能武器在内的无人机防御手段也应运而生。周伟政介绍,定向能武器属于非化学能武器的一种,在化学能武器已经达到作战效果“天花板”的情况下,非化学能武器开始崭露头角。
周伟政 :
非化学能武器涵盖了以激光和微波为代表的定向能武器、以电磁轨道炮为代表的动能武器、能够引发自然灾害的环境武器,以及生物武器和信息武器等多种类型。面对新战争形态的挑战,当前列装的一些化学能武器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
例如,无人机的广泛使用对传统作战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依靠导弹、火炮打击以及电子干扰等传统手段,已难以有效扭转战局。相比之下,激光和微波武器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被视为未来抗击蜂群式无人机的有效手段。
人工智能“无可比拟”
资料图:美英澳三国组成的“奥库斯”联盟在联合演习中测试无人系统(来源:中国国防报)
周伟政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提升传统武器效能,还在赋能作战决策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
周伟政 :
人工智能是作战能力的倍增器 ,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各种传统武器装备能够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
例如,以往普通的察打一体无人机需要操作手进行远程遥控,从发现目标、做出决策到进行打击,整个流程耗时较长。然而,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之后,这些无人机就可以实现自主化运作。它们能够自主进行侦察、选择目标,并做出攻击决定,从而使作战效率呈几何级数增长。
高超声速武器“锋芒毕露”
资料图:法国ASN4G空射型高超声速核巡航导弹侧重隐身和超高速设计(来源:中国国防报)
周伟政观察,从过去一年的冲突中可以看出,高超声速武器的发展应当得到重视。2025年,一场新的武器装备研发竞赛即将打响。
周伟政 :
从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中可以看出,目前最能突破对方防卫体系的还是高超声速导弹 。相比之下,一般的巡航导弹或弹道导弹等被拦截的概率越来越高,因此,高速与高机动性已成为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某种程度上讲,未来各国军事实力的较量将集中在新概念武器的研发上。而随着现代战争的深入演变,新概念武器中的“新”字所涵盖的内容将变得越来越难以明确界定。
记者:胡铖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