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20日,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国总统。他曾宣称上任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如今多日过去,冲突依旧,特朗普食言,而俄乌双方也在这一关键时刻纷纷提出要求。
在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特朗普作为候选人就多次信誓旦旦地向美国民众承诺,一旦当选,将在“24小时内”迅速结束俄乌冲突 。他的这一承诺,在当时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少民众期待着他上台后能快速化解这场已经持续近三年的冲突,减少美国在其中的牵扯以及对乌克兰的援助负担。毕竟,随着冲突的持续,美国国内在是否继续大力援助乌克兰的问题上,分歧越来越大。
特朗普(资料图)
当地时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宣誓就职,他在就职演讲中也表示自己将致力于成为“和平缔造者”,强调结束俄乌冲突对俄罗斯“大有好处”。可现实却很打脸,从他上任到现在,已经过去好几个24小时了,他不仅没有实现让俄乌冲突停火的诺言,甚至在最初的一系列行动中,对俄乌冲突提都没提。刚上任时,特朗普忙着废除拜登的多项行政命令,比如将“墨西哥湾”改回美国湾,处理着国内事务,却把解决俄乌冲突抛在了脑后。
连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都不得不出面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当务之急”是实现俄乌停火,几乎会“立即”着手推进。但鲁比奥也坦言,无法为结束俄乌冲突设定具体的时间表,因为他知道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必须作出一些让步,可这件事谈何容易,双方的分歧巨大,问题相当复杂。
特朗普一开始信誓旦旦“我上台之后,在24小时之内,就能解决俄乌冲突”,可面对拜登留下的“烂摊子”,他慢慢退缩了。在1月21日,特朗普改口称,如果俄罗斯拒绝与乌克兰就结束俄乌冲突举行谈判,美国“有可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但又未详述可能采取的制裁措施,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让人摸不着头脑。他还表示,新一届美国政府正在研究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问题,同时呼吁欧洲国家应在支持乌克兰方面做得更多,将部分责任往外推。
特朗普(资料图)
就在特朗普就职后不久,乌克兰方面迅速就和平谈判提出了自己的新条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1月22日表示,任何部署在乌克兰的有效维和部队都需要有美军参与。而在此之前,泽连斯基还曾明确表示,来自欧洲国家的20万维和人员,将是所需的最低数量,否则维和行动毫无意义。
泽连斯基的这一态度,背后有着诸多考量。从乌克兰自身角度来看,在俄乌冲突中,乌克兰一直依赖美西方的支持。经过近三年的冲突,乌克兰的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都遭受了巨大损失,国内基础设施被严重破坏,民众生活也受到极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希望通过美军参与维和部队,来确保乌克兰在和谈以及后续的安全保障上,能获得美国这一强大盟友的直接支持。因为在他看来,有美军参与,能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俄罗斯,保障乌克兰在未来的权益。
从国际政治角度来说,泽连斯基深知欧洲国家虽然在冲突期间给予了乌克兰一定的援助,但各国之间的立场和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有些国家可能出于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等多方面的考虑,对乌克兰的支持存在一定限度。而美国作为西方阵营的“老大”,其态度和行动对整个局势走向有着关键影响。泽连斯基强调美军参与维和,也是希望借助美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让欧洲国家在维和以及后续对乌援助上,更加坚定和积极。
泽连斯基(资料图)
不过,泽连斯基的这一要求,无疑给和谈增加了难度。俄罗斯方面对北约在俄乌停火后向乌克兰部署维和部队一事,一直持坚决反对态度,认为这可能导致“不可控的局势升级”。如果维和部队中有美军参与,俄罗斯方面的抵触情绪势必会更加强烈,这使得原本就复杂的俄乌和谈,变得更加棘手。
在乌克兰提出和谈条件的同时,俄罗斯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俄总统外交政策助理乌沙科夫在1月21日表示,俄罗斯准备与美国就乌克兰危机进行对话,但前提是华盛顿发出相关信号。他还特别提到,莫斯科尚未收到特朗普方面提出的解决乌克兰冲突的具体建议,“这些建议可以为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对话奠定基础。我们将阐明我们对美国建议的立场” 。
俄罗斯的这一态度,体现出其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谨慎和务实。一方面,俄罗斯并不排斥通过对话来解决乌克兰危机,毕竟持续的冲突对俄罗斯自身的经济、国际形象等方面也带来了一定压力。俄罗斯一直强调,其目标是实现“在尊重该地区所有人员和国家合法权益基础上的长期和平”,而不是短暂的休战。从经济角度看,尽管俄罗斯在2023年经济增长达到了3.6%,增速高于七国集团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但转向战时经济,对俄罗斯整个经济体系还是有一定的破坏作用,长期的冲突也不利于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发展。
泽连斯基(资料图)
另一方面,俄罗斯在和谈问题上保持着一定的主动权。在战场上,俄军目前形成了总体优势,新版宪法也正式将克里米亚共和国和乌东四州等地纳入版图,这表明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决心。俄罗斯希望美国能主动发出有诚意的信号,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承诺。因为过去的谈判经历让俄罗斯有所顾虑,2022年3月冲突爆发后不久,俄乌双方在伊斯坦布尔曾达成共识,乌克兰方面甚至已经草签协议,但由于拜登政府的介入,谈判破裂,冲突不断升级。所以,俄罗斯在等待美国真正有解决问题的行动和方案。
面对俄乌双方提出的要求,特朗普政府的反应显得有些混乱。一方面,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真相社交”上发帖称:“如果我们不能尽快达成协议,我将别无选择,只能对俄罗斯向美国和其他众多国家出售的所有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并实施制裁。”这一言论表明,特朗普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向俄罗斯施压,以迫使俄罗斯在和谈中做出让步。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试图用商业谈判中的“威胁”手段来解决国际政治问题,可这种方式能否奏效还有待观察。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这种经济制裁的威胁可能并不会让其轻易妥协。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和资源,在过去面对西方的制裁时,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应对机制,经济基本面保持相对稳定。而且,这种制裁威胁可能会进一步激化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矛盾,让和谈的氛围变得更加紧张。
特朗普(资料图)
另一方面,特朗普还提到希望欧洲国家在支持乌克兰方面做得更多,自己则想减少美国在其中的投入。他此前跑去见马克龙,讨论俄乌冲突的事情,但却没有后续进展。之后更是对北约耍赖,声称美国要撤,让欧洲人出兵出钱。可德国、法国、英国和波兰签了“柏林协议”,继续支持乌克兰打俄罗斯,完全不买特朗普的账。这一系列事件表明,特朗普在解决俄乌冲突问题上,不仅在国际上难以协调各方行动,在西方阵营内部也面临着重重阻力。
俄乌冲突持续近三年,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利益等多方面的矛盾。在领土争端上,乌克兰认为乌东四州是其固有领土,而俄罗斯则将其视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外还有克里米亚问题,双方的分歧是根本性的。
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美国和欧洲国家在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和行动上,既有共同利益,也存在分歧。美国长期以来将俄罗斯视为战略竞争对手,通过俄乌冲突来削弱俄罗斯的实力,同时巩固自己在欧洲的影响力。而欧洲国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跟随美国的步伐,但自身也面临着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等问题。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能源成本上升,经济增长受到影响,2023年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大国的经济增长水平没有一个超过1%,德国还出现了负增长。所以,欧洲国家在对俄乌冲突的态度上,存在着两难的境地,既要考虑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又要顾及自身的利益。
从未来走向来看,尽管特朗普表示希望解决俄乌冲突,但目前还看不到实质性的进展。如果特朗普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仅仅依靠经济制裁威胁和在西方阵营内部甩锅,那么俄乌冲突很可能会继续持续下去。而冲突的持续,不仅会给俄乌双方带来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会对全球经济、能源市场、地缘政治格局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国际社会普遍期待着各方能够保持克制,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争端,实现地区的和平与稳定。